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65 lines (58 loc) · 4.14 KB

README.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65 lines (58 loc) · 4.14 KB

前端工程篇-脚手架快速构建PC项目

1.为什么要有这个项目

随着前端工程化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脚手架的出现就是为减少重复性工作而引入的命令行工具,让开发不太需要关注构建工具webpack,babel这些怎么配置,怎么起前端服务,怎么热更新;为了在编写过程中让编辑器帮我们查错以及更加规范,我们还需要引入ESlint;甚至,有些项目还需要引入单元测试(Jest)。对于一个更入门的人来说,这无疑会让人望而却步。而前端脚手架的出现,就让事情简单化,一键命令,新建一个工程,再执行两个npm命令,跑起一个项目。在入门时,无需关注配置什么的,只需要开心的写代码;另外,对于很多系统,他们的页面相似度非常高,所以就可以基于一套模板来搭建,虽然是不同的人开发,但用脚手架来搭建,相同的项目结构与代码书写规范,是很利于项目的后期维护的;以上就是为什么脚手架存在的意义, 让项目从"搭建-开发-部署"更加快速以及规范。

2.如何打造属于自己团队的脚手架

如今市面上的开源的脚手架项目已经很多了,基于vue的有vue-cli,基于react的有create-react-app,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基于这些构建一个基础项目,还是免不了配置webpack,babel,css等等,而且可能每个项目为达到共同的目的,可能最后的配置也不全一样,而在团队技术栈稳定的情况下,统一固化一些基本配置就显得极为重要,能够提高开发效率,提升开发体验。参考通用的脚手架工具,步骤大概以下几步:

  • 解析用户输入的命令;
  • 生成一些配置化文件,如package.json, 或webpack.config.js等;
  • 根据用户的输入生成对应的模板项目;
  • 安装该模板所需要的环境

2.1 如何自定义脚手架命令

首先,创建一个脚本文件,名字为 hello。至于为什么不使用后缀,这个应该是为了更容易阅读,毕竟很多执行脚本都是没有后缀的。 在 hello 中写入需要执行的脚本代码 :

#!/usr/bin/env node
console.log('hello world');

#!/usr/bin/env node 必须要写在脚本文件的第一行,目的是用来指定该脚本文件执行的环境。在这里指定执行环境为 Node.js 环境;然后,修改 hello 的权限

$ chmod 755 hello

现在,hello 就可以执行了

$ ./hello
hello world

如果想把 hello 前面的路径去除,可以将 hello 的路径加入环境变量 PATH。但是,另一种更好的做法,是在当前目录下新建 package.json ,写入下面的内容。

{
  "name": "hello",
  "bin": {
    "hello": "hello"
  }
}

然后执行 npm link 命令

$ npm link

npm link命令可以将一个任意位置的npm包链接到全局执行环境,从而在任意位置使用命令行都可以直接运行该npm包。 那么,当运行npm link时发生了什么?下面就以Windows平台为例来展示它的处理过程。简要地讲,这个命令主要做了两件事:

  • 为npm包目录创建软链接,将其链到{prefix}/lib/node_modules/
  • 为可执行文件(bin)创建软链接,将其链到{prefix}/bin/{name} 现在再执行 hello ,就不用输入路径了。
$ hello
hello world

之后就是自定义命令的解析,这个可以借助commander实现;详细可参考https://www.npmjs.com/package/commander

2.2 项目文件的操作

主要是基于模板文件,进行文件的增删改查操作,可借助于fs-extra

2.3 模板文件

这个是项目技术栈的沉淀,要达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效果,要达到可以灵活配置,但是又有一些基础而不能缺少的一些配置,要在灵活性和全面性之间做一个折中与取舍;整个流程步骤 avatar

3.脚手架后续的规划

整体功能初步规划:

  • 快速构建electron+vue2+ts+sqlite+webpack项目,和vue3+electron+ts+sqlite+vite项目的能力;
  • 提供快速构建不同vue版本的page的能力;
  • 提供快速构建不同vue版本的组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