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98 lines (48 loc) · 19.2 KB

20231202.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98 lines (48 loc) · 19.2 KB

《新闻联播》 (20231202)

新闻摘要

习近平向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致贺信。

详细新闻

【央视快评】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本台今天(12月2日)播发央视快评《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查看原文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2023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突出位置,高度重视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新时代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监督取得重大成效,全党全社会宪法意识明显提升,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果丰硕。

国家宪法日前夕,一场主题为“保护长江‘宪’在行动”的宪法宣传活动在江西九江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举行。活动通过百人诵读宪法、国家工作人员向宪法宣誓等生动的形式,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走近人民群众身边。

宪法与国家前途紧密相连,与人民福祉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宪法理论与制度持续创新发展。以立法的方式设立国家宪法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实行宪法宣誓制度,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彰显宪法权威。

保证宪法实施,需要完备的法律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出台的民法典,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成为了宪法精神在民事领域最重要的立法实施。相继制定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等法律,加快生态环境领域立法。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完善民生领域法治保障。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制定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确保“爱国者治港”,让“一国两制”实践的法治保障更加有力。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加强宪法实施监督,健全合宪性审查制度,全国人大宪法法律委、常委会法工委加强对法律草案等议案审议过程中合宪性、涉宪性问题研究,对监察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英雄烈士保护法等制定修改中涉及宪法的有关问题进行合宪性审查研究,确保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和作出的决定决议符合宪法规定、宪法精神的要求。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努力实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督促有关方面依法撤销和纠正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共接收公民、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2.1万余件,累计推动、督促制定机关修改、废止各类规范性文件2.5万余件,保证宪法确立的制度和原则得到全面实施。

查看原文

丁薛祥出席世界气候行动峰会并致辞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11月30日至12月1日,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迪拜出席世界气候行动峰会并发表致辞。

丁薛祥首先转达习近平主席对阿联酋举办世界气候行动峰会的良好祝愿,强调习近平主席对阿联酋作为COP28主席国积极引领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表示高度赞赏,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丁薛祥指出,八年前,习近平主席与各国领导人一道,以最大政治决心和智慧达成《巴黎协定》,开启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中国一直重信守诺,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重要贡献。中方大力推进绿色发展、能源革命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丁薛祥强调,气候变化挑战面前,人类命运与共,各方应增强共同应对的决心和能力。践行多边主义,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和原则,加强团结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加速绿色转型,积极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推动传统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强化落实行动,充分兑现已有承诺,特别是发达国家应切实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支持,以行动化愿景为现实。

与会期间,丁薛祥分别会见了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赞比亚总统希奇莱马、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马尔代夫总统穆伊兹、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就加强双边合作、推动全球治理等交换意见。丁薛祥表示,中国愿与各方进一步巩固政治互信,加强战略对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打造更多务实合作成果。中国是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将持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外方领导人高度评价中方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认为中国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践行派,赞赏中方在巴勒斯坦等国际问题上秉持的公正立场,表示将同中方携手努力,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世界和平繁荣发展。

查看原文

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举办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12月1日—3日,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举办。

与会嘉宾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科学分析当今世界大势,深刻阐明“读懂中国”关键是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表达了中国与各国携手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的真诚愿望。

与会嘉宾表示,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风险挑战交织叠加的背景下,中国以负责任大国姿态积极担当作为,为破解共同难题、增进人类福祉作出重大贡献。应以宽广的全球视野把握世界各国命运与共、和合共生的关系,在增进相互理解、推动共同发展、弘扬共同价值、推动文明互鉴中扩大利益汇合点,不断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基础。

查看原文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以学促干 扎实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山东、江西等地持续深化理论学习,扎实推进调查研究,以学促干、务求实效,推动主题教育不断走深走实。

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山东省采取举办读书班、讲专题党课、集中轮训培训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济宁是京杭大运河沿线重要的节点城市。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济宁聚焦内河航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加强一线调研,着力破解发展中的短板弱项。济宁港口的20多个港区只有4条进港铁路专用线,铁水联运效率不高。结合主题教育,以学促干,今年,当地决定再规划建设8条线路。

围绕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济宁市还梳理出干支航道衔接不畅、港口集约化水平低等问题,明确了67项重点工作,实施挂图作战、强力攻坚。

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江西共梳理专项整治问题1282个,制定整治措施5400多条。赣州、吉安等地都建立了企业帮扶常态化机制,组织党员干部进企业、进车间,按照“一企一策”动态解决民营企业用工实际需求,人社部门组织的招工小分队与当地高职学校和乡镇建立了基层技术人才信息网,通过线下、线上等多种方式,精准对接人们的求职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

查看原文

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10月,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持续提升,已经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引擎。

数据显示,1—10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5344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7%。从结构看,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保持增长。1—10月,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22308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12696.1亿元,增长10.4%;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9611.9亿元,增长7.1%。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快速增长,得益于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一批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服务贸易产业基地加速成长,发挥集聚带动效应。截至目前,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总数已达112家,覆盖文化、中医药、数字服务、人力资源、地理信息、知识产权和语言服务等7个领域。

此外,数字文化服务也正在成为新的增长亮点。在商务部最新公布的115个文化出口重点项目中,包含数字文化产品项目的就有65个,占比达到55.62%,数字动漫、网络视听等内容和服务越来越受到海外市场的欢迎。

查看原文

首届链博会达成合作及意向协议金额超1500亿元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今天(12月2日)闭幕。为期5天的链博会聚焦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从展产品到展链条再到展生态,搭建了全球相关产业链各类主体之间的合作平台,共首发首展首秀62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观展人数达到15万人次。

本届链博会还举办了多场专题论坛和360多项配套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共签署合作协议、意向协议200多项,涉及金额1500多亿元人民币。

查看原文

国家卫生健康委:目前流行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均由已知病原体引起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12月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表示,当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已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持续开展冬季呼吸道疾病监测和研判。

据介绍,目前流感等流行的呼吸道疾病都有相应类型的疫苗,经过科研和接种证明是安全有效的。当前正值流感的高发季节,之前没有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现在接种流感疫苗仍然是有效的。

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各地进一步增加医疗服务供给,推进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儿科门诊“应开尽开”,增开午间、夜间和周末门诊,延长服务时间,扩充住院床位,不断优化就诊流程,方便群众就医。要做好分级诊疗,畅通转诊渠道,跨科跨院调剂人员,保障医用物资供应,推广互联网医疗,最大限度提高接诊能力。同时提醒公众,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对于防止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是十分有效的。要做好个人防护,不带病上班上学,坚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查看原文

各地多种形式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天(12月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交通安全日”。连日来,各地交管部门围绕“文明交通,你我同行”的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在全国交通安全日前夕,福建建瓯交警走进学校,为孩子们送上一堂特殊的交通安全课。

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今年以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号召各地公安机关针对校园交通安全,积极开展精准宣传教育。

在江苏南京、无锡,江西南昌,浙江温州,天津等地,交管部门通过歌曲、情景剧等形式,把文明出行的理念传递给大家。

在河北石家庄、廊坊等地,交警将交通安全知识通过烙画葫芦、剪纸等非遗作品展现出来,使市民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了解文明交通的重要性。

查看原文

民建十二届二中全会在京召开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12月2日在北京召开。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代表民建第十二届中央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秦博勇主持开幕会。

全会提出,新的一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民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自身建设与履行职能深度融合,传承优良传统,推动工作创新,用自身建设的新成效展示参政党的新面貌,以高水平履职助力高质量新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查看原文

中共代表团访问澳大利亚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中共代表团近日访问澳大利亚,同澳政府官员、政党人士等会见交流,深入宣介中共二十大精神。

澳方表示,将同中方落实好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加强对话沟通,推动澳中关系进一步改善发展。

查看原文

以军恢复加沙地带军事行动 已致200人死亡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12月1日至2日,以色列军队持续攻击加沙地带多个目标,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攻击了以军在加沙地带的阵地。据加沙地带卫生部门的消息,以军1日恢复军事行动以来,已造成2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另有589人受伤。

据以方消息,以军打击了加沙地带北部和南部数百处哈马斯目标。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称,以色列计划实现其所称的“解救人质、消灭哈马斯、确保加沙永不对以色列居民构成威胁”的目标。

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称,使用火箭弹、火炮、无人机等攻击了以军在加沙城、拜特哈嫩等地的阵地。

战火重燃 加沙地带民众被迫再次逃离家园

在加沙地带南部的汗尤尼斯,当地最大医院纳赛尔医院附近多栋建筑被炸毁,民众被迫再次逃离。

联合国机构等呼吁各方重新达成停火协议

巴勒斯坦红新月会1日发表声明说,以色列方面目前已禁止救援物资通过拉法口岸进入加沙地带。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凯瑟琳·拉塞尔1日说,加沙地带再次成为世界上对儿童最危险的地方。同一天,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世卫组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等对加沙地带冲突再起表示担忧,希望各方能重新达成停火协议。

查看原文

俄称乌军“反攻”未改变战局 乌称将增加军事装备产量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俄罗斯国防部1日称,俄军在库皮扬斯克、赫尔松等方向摧毁乌军坦克、美制M777火炮系统、无人机训练和应用中心等。俄罗斯防长绍伊古当天说,乌军六个月的所谓反攻并未改变战局,只是增加了自身损失。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1日称,乌军在巴赫穆特、阿夫杰耶夫卡等方向击退俄军进攻。乌克兰国防部当天说,乌克兰将生产射程超过100公里的防空导弹,2024年还将增加导弹等武器和军事装备产量。

俄称增加武装力量兵力 应对北约“侵略”

俄罗斯总统普京1日签署总统令,将俄武装力量兵力增加17万,增至132万。俄国防部称,这是“对北约侵略活动的正当反应”。

斯洛伐克卡车司机封堵与乌克兰边境过境点

1日,斯洛伐克公路运输联盟的卡车司机封堵了该国与乌克兰边境的一处过境点,抗议欧盟允许乌克兰卡车无需获得运输许可进入欧盟,导致斯洛伐克的运输市场利益受损。此前,波兰数百名卡车司机因同样原因封堵了波兰与乌克兰边境的主要过境点。

查看原文

国际联播快讯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

叙称首都大马士革周边遭以色列空袭

叙利亚军方2日发表声明说,以色列当天凌晨空袭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周边地区部分地点,造成设施损毁,但未造成人员伤亡。叙防空系统拦截并击落大部分来袭导弹,声明未具体说明遭袭地点。

巴西担任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

巴西12月1日开始担任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巴西政府表示,在为期一年的任期中将聚焦与饥饿贫困不平等作斗争、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治理改革3项主题。巴西宣布,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将于2024年11月中旬在里约热内卢举行。

英国北爱尔兰地区公交系统罢工影响出行

因不满生活成本上涨,生活压力持续增加,英国北爱尔兰地区的公交系统12月1日开始为期至少24小时的罢工。罢工导致地铁、公交车、火车、校车的运行受到严重影响。此外,英国主要铁路工会组织之一——英国火车司机和司炉联合会投票决定,在未来6个月内继续举行一系列罢工。

查看原文


(更新时间戳: 170152129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