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里的话,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Node.js + npm + VSCode 可以说前端开发环境已经初见端倪了。但显然需要自己去引入 依赖库并且在前端进行转码是不现代的方法。在这一章里,我们将简单介绍一下 Babel 和 webpack 这两个工具的使用。并 继续完善我们的前端开发环境。
后面的章节如无意外的话,请第一时间在当前目录下执行 npm install
安装所需依赖,以保证示例能够正确执行。
Babel 实际上在 lesson 101 中就已经使用了,只不过当时是以第三库的形式引入进了页面,主要工作也就是将 JSX 语法
转换成浏览器可以执行的 JS 语法。这个工作在现代前端开发中一般会在开发环境下完成,直接将转换好的代码交给前台执行。
因此, Babel 最佳的执行环境其实是 Node.js 的环境,用法也很简单。直接安装 babel-cli 然后在命令行执行就可以了。
一般的教程都会建议你直接通过 npm install -g babel-cli
将 babel-cli 安装成全局的,然后直接在命令行输入
babel 进行转码,但是对于我这种有洁癖的程序猿来讲,全局污染是一件不能忍的事情,所以这里只会将 babel-cli 安装在
当前目录下,然后通过 package.json 内的 script
执行。
# 首选安装 babel-cli
$ npm install --save-dev babel-cli
# 尝试将 babel_es6.js 内 ES6 写法的箭头函数转换成 ES5 的写法
# 下面的 script 实际上执行的是 babel babel_es6.js -o ./dist/es5.js
$ npm run es6
# 尝试将 babel_es6.js 内 ES6 写法的箭头函数转换成 ES5 的写法
# 下面的 script 实际上执行的是 babel babel_jsx.jsx -o ./dist/jsx.js
$ npm run jsx
npm run es6
执行后你会发现在 dist 文件夹确实新生成了 es5.js 但是代码没有任何变化,npm run jsx
执行后你会
发现干脆直接报错了。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对 babel 进行配置,想要 babel 能够正确的编译代码需要对其进行配置,一般通过插件
(plugin) 或预设 (preset) 进行配置,接下来我们安装两个相关预设。
# babel-preset-es2015 负责将 ES6 语法编译成 ES5 语法
# babel-preset-react 负责转换 JSX 语法
$ npm install --save-dev babel-preset-es2015 babel-preset-react
使用插件或者预设有两种方式,命令行或配置文件,命令行的话可以参考将如下命令加入 script
,当然如果你把 babel-cli
安装成全局的话,也可以直接执行下面两条命令。使用配置文件的话只需在当前目录下新建 .babelrc 文件即可。
$ babel babel_es6.js -o ./dist/es5.js --presets=es2015
$ babel babel_jsx.jsx -o ./dist/jsx.js --presets=es2015,react
# 非全局安装下,也可以通过 node 执行对应的文件
$ node ./node_modules/babel-cli/bin/babel babel_es6.js -o ./dist/es5.js --presets=es2015
$ node ./node_modules/babel-cli/bin/babel babel_jsx.jsx -o ./dist/jsx.js --presets=es2015,react
配置文件是一个 json 格式的文件,大概长这样:
{
"presets": [
"es2015",
"react"
],
"plugins": []
}
配置文件还是比较友好的,我们在 presets
字段内指定要使用的预设,在 plugins
字段内指定要使用插件即可。在有配置文件的
情况下,会优选使用配置文件内的规则。所以如果你配置了配置文件,上面的两条 script
就不会报错了,因此这里暂时将其注释掉。
将其取消注释再执行 npm run es6
或者 npm run jsx
就可以在 dist 文件夹内看到预期的编译后的 js 代码了。
补充一句,这里使用的 webpack 指 webpack 2.x 即 webpack2 。
webpack 最简单的作用就是打包,顾名思义就是将各个相互依赖的文件打包统一到一个或多个文件中。这里说的依赖既可以是 AMD 也可以
是 CommonJS (Node.js 使用) 或者 ES6 的模块,简言之就是从一个或多个入口开始,将所有的通过 require
或 import
引入
的文件打包到一起。 webpack 借助其强大的 loader / plugin 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传统的任务流工具,通过简单的配置或者
插件引入即可以实现从静态检查、文件转码、文件合并、压缩等一系列工作,甚至也可以充当测试服务器的角色。
# 首选安装 webpack
# 由于 webpack 比较常用,通常建议安装在全局,在下面的代码后面加 -g 即可
# 后面用到 webpack 的地方,如果是全局安装就可以直接使用 webpack
# 非全局安装可以通过 node ./node_modules/webpack/bin/webpack.js 使用
$ npm install --save-dev webpack
先看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我们有 index1.js 和 index2.js 两个 js 文件 (模块) ,其中 index1.js 在 1-2
处通过 require
引入了模块 index2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 webpack 把 index1 和 index2 打包到一起。执行 npm run webpack
或者等价
的 webpack index1.js ./dist/index.js
。
// index1.js
console.log('this is in index1.js'); // 1-1
var str = require('./index2.js'); // 1-2
console.log(`hello, ${str}`); // 1-3
// index2.js
console.log('this is in index2.js'); // 2-1
var str = 'world'; // 2-2
module.exports = str; // 2-3
由于上面的代码是使用 CommonJS 的规范写的,实际上是可以直接在 Node.js 环境下执行的 (你可以试试直接输入 node index1
) 。
但是显然是不能在浏览器环境下执行的,但是通过 webpack 打包后的 index.js 文件却是可以直接在浏览器运行的 (有兴趣的伙伴可以
直接将 index.js 里面的代码粘贴到浏览器 console 里面,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可以看到 hello, world 的输出的) 。至于 webpack
到底做了什么,这个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伙伴可以看扩展阅读里面的第二条。
上面只是为了说明 webpack 的作用,其更常见的用法也是通过配置文件来进行配置的。执行 webpack
时如果不给定任何参数 webpack
默认会在当前路径下寻找 webpack.config.js
作为配置文件的。下面还是通过改写 lesson 101 中的例子,来简单介绍一下配置文件
的用法。因为有 webpack 负责转码和打包,我们大可将原来写在页面内的代码抽离写在一个单独的模块中,这样也更加方便功能的扩展和分
模块进行开发。
为了便于组织,我们把所有组件 (其实就一个) 拆分放入 src 文件夹中,这样我们就有了 TodoList 组件 。 接下来我们新建 index.jsx 文件,用来作为全局的入口,并负责将根组件挂载进真实 DOM 节点。因为代码都 比较简单,这里就不展开讲代码了,我们的重点是 webpack 的配置。
首选安装,我们将要用到的库:
# react 相关
$ npm install --save react react-dom
# webpack 使用的 loader
$ npm install --save-dev babel-loader
如果你第一次看到 --save
和 --save-dev
一定会有疑问,这两个选项有什么区别,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有很多,个人认为最可区分
的不同就是,在 npm install --production
时或者注明 NODE_ENV
变量为 production
时,只会下载 package.json
中 dependencies
的模块,而不会下载 devDependencies
的模块。
这里我们还安装了 babel-loader 用来在 webpack 打包时执行转码的操作。 loader 之于 webpack 就像前面的 preset 之于 babel 一样,都可以看做对原有功能的扩展。不过 loader 更官方的定义如下:
functions (running in node.js) that take the source of a resource file as the parameter and return the new source
我们这里使用 babel-loader 就是在打包的时候将代码首选使用 babel 进行转码。
接下来我们看下 webpack.config.js 的具体配置。可以看到 webpack.config.js 其实就是一个符合 CommonJS 规范的输出模块,其中的必填项其实就是上面那个简单例子中的两个参数,即: 入口 entry ('index1.js') 和出口 output.filename ('./dist/index.js') 。 webpack 会递归的检测从入口开始的所有依赖的模块,然后进行打包。其他的配置结合 下面的示例进行简单解释,更多的配置规则和用法,请参考扩展阅读第三条。
// webpack.config.js
module.exports = { // CommonJS 标准的输出模块
entry: './src/index.jsx', // 入口 (必须项) string | object | array
output: { // 出口 除了 filename 还有 path 等可配置
filename: './dist/bundle.js', // 出口文件名 (必须项)
},
module: { // 模块配置
loaders: [ // 模块的规则的配置 2.x 建议使用 rules 代替 loaders
{
test: /\.jsx?$/, // 匹配规则 regExp | string
loader: 'babel-loader', // 需要使用的 loader
options: { // loader 的配置
presets: ['es2015', 'react'], // !由于我们把 .babelrc 里的配置注释掉了
} // !所以此处需要指定 否则可省略
}
]
},
resolve: { // 查找 module 相关配置
extensions: ['.js', '.jsx'], // 扩展文件后缀名 指定可省略的后缀
} // import './App.jsx' -> import './App'
}
配置好 webpack.config.json 后,我们直接在当前目录下输入 webpack
或者执行脚本 npm run build
即可执行打包任务,
不出意外的话等待几秒钟就可以在 ./dist 文件夹看到打包后的 bundle.js 文件了。这个文件现在既包含了我们引入的 react 和
react-dom 模块,也包含了我们写的 TodoList 组件,因此,在 index.html 里面,我们只需要引入
<script src="./dist/bundle.js"></script>
这一个文件就可以了。打开 index.html 此时 lesson 101 里面熟悉的画面
又回来了。
当然 webpack 的功能远不仅如此,在打包之前我们可以执行静态检查,在打包之后我们执行进行压缩、混淆等任务,在此就不展开了。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 demo 都是通过本地文件的形式打开的,显然是很 low 的一种处理方式。所以接下来,我们通过两个插件体会一下 webpack 更多的功能。
# 首选安装插件
# 其中 webpack-dev-server 允许我们启动一个 Express server 为 bundle 服务
# 而 open-browser-webpack-plugin 顾名思义就是帮我们打开浏览器
$ npm install --save-dev webpack-dev-server open-browser-webpack-plugin
关于这两个插件的配置,我放在了 webpack.dev.js 里面,配置好了以后可以通过脚本 npm run dev
启动即可。这时候 webpack
会在打包编译完成以后为我们打开浏览器,并定位到本地的 9000 端口下,没有意外的话我们的 demo 就会正确的出现在浏览器中。同时
这个时候 webpack 处在实时编译状态,任何对组件的修改都会同步编译并刷新到页面中。
// webpack.dev.js
module.exports = {
/* ... */
devServer: { }, // webpace-dev-server 相关配置 示例中我们只改了默认的启动端口
plugins: [ ], // 插件相关配置 webpack 的插件是可实例化的对象
}
下一章: ESLint 代码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