関於文言:
自幼學習漢文時,先生所用的課本初是【昭明文選】和【史記】,後學習昌黎韓退之的文章。使用返り点來學習,而不涉及中文的發音與現代語中的意義。年長後學習漢語口語,於我則是另一種語言。如同拉丁文與通俗拉丁文(法文、義大利文)的區別,漢文言與口語的區別也如同兩種語言。
中文語者可熟練混合此兩種語言,而我比較困難。思考問題時若以生活中之口頭漢語,則通篇為白話;若以文言方式思考,則只能都是文言。同時使用兩種語言來說話思考,對我而言,比較不容易。
思考嚴肅問題時,傾向於使用文言。我的漢文並不好,但是如果是回答中文的提問,便自然是使用中文來思考問題,而不是使用日文或英文思考後再翻譯為漢文。
関於漢字:
小的時候,先生會教我許多漢字的小篆寫法,長大後對照文物,以及辭典,也對甲骨文的書寫有些許興趣。從甲骨文,到金文,篆體,隸書,等等的流傳變化,也可以看出北京政府對於漢字的簡化,其初衷雖好,所提出的方案中也有許多民間約定俗成的簡化字,但總體來說,大量的漢字被拆毀,解構,而傳統的、一脈相承的漢字六書也盡數消失,實在是很令人痛心的事。
我自然希望中華大陸的青年可以看懂我所說所寫,但是對於書寫漢字而言,我確實更習慣於漢字的正體字,傳承字。這是我的一點細微的堅持。
== ==
對於漢文的日本讀音,是這樣的觀感.<img src="/web/20130617201404im_/http://p1.zhimg.com/4f/fb/4ffb1a33f5f456f85fa1a15cce7cda35_m.jpg" data-rawwidth="458" data-rawheight="5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data-original="http://p1.zhimg.com/4f/fb/4ffb1a33f5f456f85fa1a15cce7cda35_r.jpg">
使用返り点閱讀漢文:<img src="/web/20130617201404im_/http://p2.zhimg.com/e1/4b/e14ba0065ae61eda46eefd8525ef1f7a_m.jpg" data-rawwidth="378" data-rawheight="842" class="content_image">
==
補充:
近日開始已盡量以簡化漢字謄於知乎,以方便大陸之唐人可以順暢理解。但吾輩生活之中仍以正體中文書寫,以續唐風。
自幼學習漢文時,先生所用的課本初是【昭明文選】和【史記】,後學習昌黎韓退之的文章。使用返り点來學習,而不涉及中文的發音與現代語中的意義。年長後學習漢語口語,於我則是另一種語言。如同拉丁文與通俗拉丁文(法文、義大利文)的區別,漢文言與口語的區別也如同兩種語言。
中文語者可熟練混合此兩種語言,而我比較困難。思考問題時若以生活中之口頭漢語,則通篇為白話;若以文言方式思考,則只能都是文言。同時使用兩種語言來說話思考,對我而言,比較不容易。
思考嚴肅問題時,傾向於使用文言。我的漢文並不好,但是如果是回答中文的提問,便自然是使用中文來思考問題,而不是使用日文或英文思考後再翻譯為漢文。
関於漢字:
小的時候,先生會教我許多漢字的小篆寫法,長大後對照文物,以及辭典,也對甲骨文的書寫有些許興趣。從甲骨文,到金文,篆體,隸書,等等的流傳變化,也可以看出北京政府對於漢字的簡化,其初衷雖好,所提出的方案中也有許多民間約定俗成的簡化字,但總體來說,大量的漢字被拆毀,解構,而傳統的、一脈相承的漢字六書也盡數消失,實在是很令人痛心的事。
我自然希望中華大陸的青年可以看懂我所說所寫,但是對於書寫漢字而言,我確實更習慣於漢字的正體字,傳承字。這是我的一點細微的堅持。
== ==
對於漢文的日本讀音,是這樣的觀感.<img src="/web/20130617201404im_/http://p1.zhimg.com/4f/fb/4ffb1a33f5f456f85fa1a15cce7cda35_m.jpg" data-rawwidth="458" data-rawheight="5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data-original="http://p1.zhimg.com/4f/fb/4ffb1a33f5f456f85fa1a15cce7cda35_r.jpg">
使用返り点閱讀漢文:<img src="/web/20130617201404im_/http://p2.zhimg.com/e1/4b/e14ba0065ae61eda46eefd8525ef1f7a_m.jpg" data-rawwidth="378" data-rawheight="842" class="content_image">
==
補充:
近日開始已盡量以簡化漢字謄於知乎,以方便大陸之唐人可以順暢理解。但吾輩生活之中仍以正體中文書寫,以續唐風。
佐藤謙一 2012-11-12 http://web.archive.org/web/20130617201404/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51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