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提出过一个看似天方夜谭的设想,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再造一个“迷你地球”,探求人类在这个现代“南泥湾”之中自给自足,以及未来在月球或火星上建立生存空间的可能性。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石油大王爱德华·巴斯为此憧憬不已。
既然是自己动手写框架,我这里想借鉴一下生物圈(Biosphere)这个概念来描述一下。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统合整体,是地球的一个外层圈,其范围大约为海平面上下垂直约10公里。它包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和由生命过程变化和转变的空气、陆地、岩石圈和水。从地质学的广义角度上来看生物圈是结合所有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全球性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与岩石圈、水圈和空气的相互作用。
从1984年到1991年,巴斯个人出资2亿美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的沙漠中建起了“生物圈2号”。生物圈2号占地13000平方米,仿佛一个巨大的温室,雨林、沙漠、草原和海洋应有尽有。“生物圈1号”是我们生活的地球,顾名思义,生物圈2号就是一个“迷你地球”。这不就是我们所憧憬的框架吗?
一个好的框架,实质上就是一个生态圈。为什么同样做论坛,discuz能够带来运营圈子的繁荣,而普通的论坛很难在社区经营的理念上有所超越。这就是框架生态圈。
作为框架的构建者,我们也深知这个道理,依靠框架做所有的事情,第一是从时间精力上不可能的;第二是没有足够的能力与水平做所有的事情;第三,普适性与专业性方面也不能做到良好的平衡;第四,技术的发展变化是那么快,不能快速适应变化,就只能被淘汰。因此,从框架设计初始,我们就没有想着做一个多么完善、全面的平台,更多的是从体系化方面考虑,构建一个生态圈,由所有喜欢我们的框架,支持这个框架的程序员来来共同加入生态圈,最终做到越用越强,越用越好用的效果!
生态圈有公有生态圈和私有生态圈的概念。公有生态圈就是在整个互联网下的框架生态圈,而私有生态圈就是企业或组织内部构建的生态圏。作为我们自己动手写的框架,Tiny生态圈由若干核心接口组成,这些接口,有的有实现,有的没有实现(需要后续进行扩展)。
我们所打造的生态圈,实现Tiny各种扩展只要利用Tiny模板工程创建自己的工程,然后进行简单的实现即可。使用时只要在自己的工程中通过Maven引用或Jar包引用即可。强烈推荐采用Maven作为依赖及工程组织管理。通过构建公司级Tiny生态圈,可以方便的在公司组进行全面的复用与资产积累,当然也可以复用整个互联网上Tiny生态圈中的资源,只不过是在Pom文件中增加一个Maven依赖即可。Tiny生态圈的组成Tiny生态圈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两部分组成,生产者生产Tiny组件或模块,消费者则使用这些组件或模块。生产者可以提供开源或非开源的组件,而消费者免费使用开源软件付费使用商业组件,并通过提供反馈促进组件完善来反过来支持生产者。最终达成一个互利互惠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