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早已,至少是去年疫情依然严重(上海封城)的这个时候,当时正在做职业生涯里第二重要的抉择,已经决定不再跟过多人联系(再进一步向二冬学习,当然也可以是只学了皮毛),博客也荒废了很多年,我觉得还是要写点东西,为了纪念虽未谋面,但却比我遇到的其他人更多影响我的灵魂,以及证明我也曾活过。
最开始是上大学时读他的《跟我一起写Makefile》,这也是让我对计算机世界真正产生浓厚兴趣的开始。但是在这旅程的起点,他写在CSDN个人信息上的那句“不以无人而不香,不以穷困而改节”更是刻入我的脑海,我心里也说要作这样纯粹的人,虽然在高中就有朋友和老师因我的鲜明的个性而建议我要去“适应环境”。
然后就是酷壳,基本每篇文章都会去读,虽然不一定都懂。这里印象最深刻当属《程序员技术练级攻略》和《作环保的程序员,从不用百度开始》,前者自然不用说,是程序员难得一见的职业指南和寻宝地图,后者跟他起诉出版社侵权一样,让我觉得这就是程序员的自我修养吧,不作恶(在魏则西事件显现更为突出)。而我也基本只用谷歌(当然这同样存在类似vendor lock-in的风险),软件也尽量使用开源软件(除了信仰,至少这样方便Hack/Debug)。 为了看他的消息(当然是技术贴),我也会偶尔登录微博,后来他微博用得少,我就只用关注推特。从 微软 Kaizala 的程序员技术资料分享到 Telegram 的程序员资源分享社区,我也一直想关注业界的技术风向标,虽然后来tg群无关技术讨论太多,我也只订阅了他的tg程序员资源分享频道,推特上讨论我一直在围观,包括最近的aws通过rtt限流的讨论我后来也发给研究网络的朋友(他不上推特)。
自我从业十余来年,能有如此技术深度和丰富经验,能如此热情分享和帮助身边的人,算我孤陋寡闻,我只碰到这么一位。做到前者的人很多,而能那么关心身边的每个人,包括回复陌生人的邮件,倾听别人的声音,那么平易近人,不计名利,我觉得能认识这样的人是无比幸运。2020年初跟一位同事一起吃晚饭聊天时,他说他的前同事在跟耗子一起做事,我开玩笑说等我哪天厌倦了我也去免费打工(虽然可能人家看不上我)。上一家我觉得想加入的公司是豆瓣,直到我的豆瓣广播被系统’仅自己可见‘。
第一眼看到那条消息,我不敢相信,但是再三确认,的确是他的好友确认后再发出来的,我感觉心一下子空了,像一位多年好友未辞而别,他对我的影响是要比其他任何人(包括亲人)都要深。看着一篇篇纪念文章,一遍一遍地刷新,一个和蔼可亲的形象跃然纸上。看到有人提到他“常关心自己的孩子,所以我安排了我的儿子与他们的孩子进行英语交流,",我同样作为一个父亲,希望也能同他一样,能让孩子在长大后为曾有这样一位父亲感到骄傲。作为一个小插曲,当时跟一个朋友发消息时,“天妒英才” ibus-pinyin 竟然打不出来,虽然我虽然刚从Mac迁移到Ubuntu上,但是这个让我非常惊讶。当然一番研究后,发现是词库问题,以及未开启Cloud Input。
我记得上高中时的一篇英文文章,大致内容是,就是有个(战乱地区的?)小孩紧急需要输血,找了一圈,这个小孩的一个朋友同意了,等输完血后这个朋友问医生自己会什么时候死,当时只是当作一篇英文课文,而随着时间流逝,发现这样的友谊如此真诚,什么都可以分享,甚至生命。让我以耗子的这个邀请截图做个结尾吧,分享就是那么一个朴素而美好的想法,Stay hungry, stay foo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