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是哈工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成绩尚可。
初试从3月后旬开始准备,一直到9月每天平均有效时间约6-8小时,9月到初试结束每天有效时间约8-10小时,最后一个月应该每天均在10小时以上。(我认为考研不需要过度关注学习时长的问题,因为大部分内容都是反复的,只要学习好每天计划好的内容即可,不需要因为时长问题而感到焦虑。)
一战南大计科专硕,初试分数401,政治76,英语75,数学127,408 123,排名6/40,复试分数180,笔试54,面试126,总排名7/40。
-
政治:一颗红心。
-
英语:四级513,六级500(前三次六级均为380上下,考研期间背了考研单词后考到500,可见单词的重要性)。
-
数学:相关科目均学习过,但大部分都是期末突击,基础一般。
-
408:仅学过部分数据结构,其他三科均为0基础。
主要参考用书:肖秀荣精讲精练,肖秀荣1000题,腿姐手册,肖8肖4,腿4,余峰6套卷,余峰4套卷以及余峰选择题知识点总结。
我是从8月初开始每天晚上看半个小时徐涛老师的马原视频,由于每天时长过短,看到9月底仅看完马原和史纲部分视频,发现进度过于缓慢,便不再看视频讲解知识点,直接看腿姐手册和做1000题,同时在此期间看完了腿姐技巧班(推荐)。一直到肖八出来前,1000题做了2遍,腿姐手册也大致看了一遍,之后就是刷各种模拟卷选择题(不需要关注分数,错了就错了,题目对应的知识点记住即可),主观题等肖四出来背肖四就行。
最后政治客观题43,主观题33,对于我这种从小字丑被说到大的孩子而言,成绩还是很满意的,所以字丑的同学不要害怕,尽量不要涂改,哪怕字丑,成绩也不会差的。
政治想要取得满意的分数可以把精力放在客观题上面,主观题差距不会很大。提升客观题的关键我认为主要在于把握模拟卷选择题知识点,1000题当然需要刷,但是帮助不是很大,因此可以把肖八肖四腿四的选择题反复刷,保证每一个题的知识点都掌握。
主要参考用书:黄皮书真题,黄培辰老师的作文书,见山作文模板。
我的英语比较差,今年的题目与往年相比简单了不少,侥幸上了70,希望可以对英语不好的同学有一些帮助吧。
前期用扇贝背单词,每天旧词200新词100,用时约40分钟左右。8月开始做阅读,从05年开始做,前期阅读做的很差,就去看了唐迟老师的讲解,对题型分类有了一些了解。一直到初试前夕,我花在英语上的精力也基本上是阅读和新题型,二刷了10年后的真题,但临近考试英语依旧很烂,近几年真题均低于70。翻译近乎放弃状态(当初认为看了和不看分数相差不大),仅在考试前一天看了两三年的翻译真题。作文背了见山的作文模板,考场直接默写。从结果上来看,模板分数还不错。
和政治一样,我认为英语想要分数不差的话也可以把精力花在提升客观题准确率。当然,如果大家有时间的话,还是建议好好准备翻译和作文,这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主要参考用书:武忠祥高等数学讲义,李永乐线性代数讲义,张宇概率论9讲,李正元全书,张宇1000题,660题部分高数概率,李艳芳真题解析,各种模拟卷。
虽然我是数学系出身,但是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基本上三科所有知识点基本上都忘记了,最后考研数学成绩也一般,可见数学系对考研数学的buff可以说基本不存在,大家不需要感觉数学系的同学数学会特别厉害(可能单纯就是我太菜了),只要好好准备,数学成绩不会让你失望的。
从参考用书可以看出,我高数线代概率分别跟了武忠祥老师,李永乐老师,张宇老师的网课,收获都很多。
高数:武忠祥老师在数一数二公共知识点部分讲的相当不错,特别推荐。但在曲线曲面积分部分可能由于例题较少以及我个人问题,我看完依然是一头雾水,之后在李正元全书上做了大量的例题,对这部分才有了一些做题思路。
线代:跟李永乐老师不会错,如果有时间推荐看李正元全书尤承业老师编写的线代部分,给予了我很多新的思路。另外我认为线代部分可以通过做各种类型的题目来提升考研线代水平,有时候思路不是想不到,而仅仅是没见过对应类型的题目而已。
概率:第一遍跟张宇老师学习9讲感觉题目很难,硬着头皮跟完了一遍,后面通过做完了660以及1000的概率题目之后,发现概率题目无外乎就是9讲上面的那些题型,因此我认为可以通过做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以及接触一些概率论解题的固定套路。
总体来说,我认为考研数学主要在于两点,概念和做题思路,习题册上面的思路如果都可以掌握的话,真题的绝大部分题目都可以说看到题目就知道接下来怎么去做了。所以习题册上面的题目不会做不要灰心,有时候死磕题目也是浪费时间,经过思考之后可以看答案,想想答案的思路是怎么和知识点联系起来的,多看几遍就会了。当然计算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计算错误导致丢分应该要比没有思路丢分要难受很多(今年概率论大题算错看上去没有给一分过程分),因此平时做题就要注重计算,多算才能熟练,准确率慢慢就会上去。
我做过的模拟卷也不算少,最后推荐一些我认为高质量的模拟卷吧。
李林6/李林4:这两套应该是所有考研人都会去做的卷子,题型经典,难度适中,与考研难度相当。
李艳芳21/22:21年的李艳芳难度就已经比较大了,但是我认为还是贴合考研的,非常推荐。22年的李艳芳难度就比较变态,如果不是冲击满分的话,可以考虑放弃或者面向答案做题。
森哥5套卷:选择填空部分题型非常新颖,其中一道大题对我解决考研线面积分大题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
超越:同样地选择填空部分题型新颖,难度较大,但也贴合考研。
主要参考用书:王道四件套,王道真题,王道模拟题,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袁春风),计算机操作系统(汤小丹),计算机网络(谢希仁)。
从3月后旬开始,学习顺序是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做王道课后选择,配合王道视频进行学习,第一轮学习结束大概在六月初,可以说大部分知识点仅限于学过的两三天内有印象,第一遍结束后感觉和什么都没有学过一样,于是后面我把408的主要精力放在理解知识点上,反复看王道并完成课后大题,不懂的地方翻课本查一查加深理解,在第二轮的过程中慢慢理解了知识点,后面反复理解记忆即可。另外,大家在做真题的时候会发现,绝大部分题目都在王道课后题已经做过了,所以真题模拟分数并不重要,真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是否掌握才是关键。
总体来说408难度不难,只是知识点比较多,大家把重点放在真题上,掌握了近十几年的真题,408分数最后也不会差。
总体来说,南大复试非常重要,超线很多的同学不要摆烂,刚过线的同学也完全可以通过复试逆袭。
从初试结束到出成绩,期间离散进度为0,编译看到第三章结束,约等于为0,算法题看了y总的算法基础课一直到动态规划部分(跳过了数学部分)。出成绩之后,离散方面看了屈婉玲老师的离散书以及南大离散ppt,做了2遍南大的作业题,最后考场上也只做了选择题,大题蒙了一道,估计也没做对,大家如果时间紧张的话把概念理解清楚就可以了,毕竟很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在离散上最后一道大题也没做出来,因此编译才是重点。编译的话看了南大的ppt,国防科大的网课以及南大的作业题,编译不难,作业题多做几遍即可。算法题刷了40道左右力扣上面的动态规划题目,不过近两年的题目比较简单,哪怕是跨考,初试结束后准备算法题目也完全来得及。
今年面试差距蛮大,可能和分组有关。我运气比较好,遇到的老师很友好,问的问题也是很基础的问题,最后面试成绩也很满意。跨考的同学好好准备408和c++的知识吧,如果初试结束可以自学一下数据库就更好了(我摆烂没学,问到我我只好说没学过了)。
- 准备考研历经约9个月,我认为适时放松一下自己是很有必要的,长期紧绷的心态反而可能导致效率低下,放松过后的学习也会更有动力。
- 本科成绩是专业第八名,每年保研约6-7人左右,于是就在三月份决定跨考计算机,后面由于一些前所未有的状况,九月中旬得知自己垫底获得了推免资格,喜出望外。而在看了外校计算机推免的条件和考试内容,对比自己过于薄弱的计算机基础之后,知道自己只能选择保研本校本专业,不甘心放弃前几个月的努力,在学校可以放弃保研资格的最后一晚给老师发了vx选择放弃保研,现在想想也是一段励志的故事hh。
- 最后,如果大家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就一定要坚持下去,相信大家都可以顺利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