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4
/
新型冠状病毒张胜兵预防方
32 lines (28 loc) · 3.87 KB
/
新型冠状病毒张胜兵预防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 一、素体阳虚患者的预防方。
临床表现:平时怕冷,容易感冒。
方药:炙黄芪15生白术15防风7.5桂枝10生白芍10甘草10苍术10藿香10苏叶10生姜3片大枣2个
方药由:玉屏风散,桂枝汤加减而成。
由于素体阳虚怕冷的患者更容易感受寒邪,故用玉屏风散固表,用桂枝汤温阳调和营卫,再加苍术,藿香,苏叶祛湿辟秽,如此则既能温阳固表(增强免疫力),又能辟秽解毒。
### 二、素体阴虚患者的预防方
临床表现:体瘦,平素易上火,舌红少苔,稍怕热。
方药:党参(或者人参、西洋参、太子参)10麦冬10五味子10金银花10连翘6苍术10藿香10苏叶10甘草10荆芥10
方药由:生脉散合银翘散加减而成。
由于素体阴虚的人更容易感受温热之邪,固用生脉散益气养阴固表(增强免疫力),用银翘散辛凉透表解毒,再加苍术、藿香、苏叶祛湿辟秽,如此,则可有效防止温病侵袭。
根据第一线临床病案得知,此次武汉肺炎患者中有一部分人伴有拉肚子,呕吐等症状,根据中医的诊断得知,此部分患者属于脾虚体质。
### 三、素体脾虚患者的预防方
临床表现:大部分人偏胖,舌体胖大,苔厚腻,平素易拉肚子。
方药:苍术10炒白术10茯苓10猪苓10薏仁15厚朴10陈皮10寇仁10草果10泽泻10姜半夏10藿香10
方由:霍朴夏苓汤,胃苓汤,达原饮加减而成。
由于患者素体脾虚,故用胃苓汤健脾祛湿和胃。用霍朴夏苓汤芳香化湿祛湿。达原饮辟秽化浊,如此,健脾温除。
从历史上看,每一次疠气都有不同点,每一次疠气都有一次新的总结,从汉朝的《伤寒论》到清朝的《温病条辨》,中医学几乎总结了所有疠气的发病规律和治病法则。疠气致病,中医统称瘟疫或者(温疫)。
病疫之由,昔以为非其时有其气,春应温而反大寒,夏应热而反大凉,秋应凉而反大热,冬应因风雨明晴,稍为损益。假令秋热必多晴,春寒因多雨,较之亦天地之常事,未必多疫也。伤寒与中暑,感天地之常气,疫者感天地之疠气,在岁有多寡,在方偶有浓薄,在四时有盛衰——吴又可《温疫论》。
狭义的温疫分为:湿热秽浊之疫,暑热火毒之疫。
广义的温疫除了以上两种,还包括了寒疫。
而此次武汉肺炎正是属于寒疫夹湿型!由于寒可入里化热,湿亦可郁而化热,故此次武汉肺炎出现了不同阶段的多种证型。
从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神医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金元四大家,张景岳,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等著名医家,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从而完善了博大精深的中医学理论,
而每一次总结都是通过大量的牺牲为代价。电影《大明劫》讲述了吴又可抗击温病的故事。
明朝末年,温疫四起,老一辈的医家用《伤寒论》的方子没有控制病情,吴又可的师父就是其中一人,最后自己也感染温疫而殉职。
吴又可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发现,当时的温疫并非寒疫,故而另辟蹊径,创清热解毒,芳香辟秽法挽救了疫情中的老百姓。
遂著《温疫论》留世,为清朝的温病学说的兴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时过境迁,此次武汉肺炎并非吴又可总结之温疫,据临床情况看,大多武汉肺炎属于寒疫,故可用《伤寒论》之方药,由于此次寒疫夹湿,寒可入里化热,湿可郁久化热。
故吴又可《温疫论》之方药,叶天士卫气营血与吴鞠通三焦辩证皆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减选用。
如达原饮,三仁汤,银翘散,升降散,甘露消毒饮,藿朴夏苓汤,藿香正气散皆可运用到此次武汉肺炎中,只是需要辩证准确,对证处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