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 date | author | categories | tags | mathjax | slug | ||
---|---|---|---|---|---|---|---|---|
仪器响应的物理细节 |
2013-06-26 |
SeisMan |
|
|
true |
instrumental-response-physical-details |
地震波的传播会引起地面运动。用来表征地面运动的物理量有很多,常见的有速度和加速度,不太常见的还有位移、 应变、旋转。这些物理量在被地震仪接收到之后,首先要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然后对电信号振幅进行放大以及滤波, 再将连续时间序列离散化,最终以我们常见的波形的形式表现出来。
概括地说,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 Analog Stages
- Analog-Digital Converter
- Digital Stages
地震仪的仪器响应是频率的复数函数,也就是常说的振幅响应和频率响应。上面提到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响
应函数都是频率的复数函数,表示为
信号处理没学好,不敢瞎说,姑且翻译重点部分。简单地说,FIR滤波器
就是对一些数据采样点做加权平均,设计不同的加权系数就得到不同的FIR滤波器。FIR滤波器一般设计为振幅响应
为方阶跃函数(boxcar),因而其在通带内有较平的振幅响应,在拐角频率处有很尖锐很陡峭的振幅响应变化
(一般拐角频率设置为Nyquist频率的70%-90%)。与此同时,滤波器具有线性相位,即具有类似
模拟信号的响应函数用Laplace变换表示:
数字信号的响应函数用Z变换表示:
频率响应可以表示为
其中
其中
这个阶段的主要功能是将连续的地面运动物理量(比如速度)转换为电压信号,并进行电压放大。因而这个阶段的
输入单位是 m/s
,输出单位是伏特(V)。这个阶段的响应函数可以表示为
如前所说,$S_d$ 是放大系数,$H_p(s)$ 是用零极点表示的transfer函数,这里n和m代表n个零点和m个极点。
模电转换器,将上个阶段产生的连续的电压信号转换为离散的电压信号。输入的单位是伏特V,输出单位是counts。 (不了解A/D C的细节,大概就是说在离散的时候存在一个非常小的阀值,这个值是离散信号所能识别的最小电压差。) 这个过程中,其在所有频段内振幅响应相同,也就是只存在一个放大系数,同时可能存在一个时间延迟。
这个阶段对离散数据进行处理。这个过程包含了三个小部分:离散信号滤波,数据重采样,校正滤波引入的时间延迟。
离散信号滤波可以采用FIR滤波器,也可以采用IIR滤波器。多数情况下采用FIR滤波器,这意味着这个阶段只需要
考虑放大系数
说明:FIR滤波器的响应函数可以近似认为其振幅恒为1,实际情况下,在Nyquist采样率附近会有5%左右的震荡。 因而当感兴趣的频率比Nyquist频率小很多时可以不必考虑FIR滤波器的响应函数。
综上所述,三个阶段中,第一个阶段最为复杂,需要给出放大系数
最终得到仪器的响应函数为
即需要仪器在第一个阶段的零极点信息、归一化因子
- 这里描述的是一些基本物理细节,应该足够理解仪器响应。想要了解更多的细节,可以看参考中给出的SEED Reference Manual的指定页。
- SEED Reference Manual, Version 2.4, August 2012, P71-P78, P151-169
- EarthScope 2009 workshop session2
- 2013-06-26: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