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ked from xiaopangxia/TCM-Ancient-Books
-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0
/
005-海药本草.txt
1362 lines (706 loc) · 33.5 KB
/
005-海药本草.tx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450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457
458
459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478
479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496
497
498
499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541
542
543
544
545
546
547
548
549
550
551
552
553
554
555
556
557
558
559
560
561
562
563
564
565
566
567
568
569
570
571
572
573
574
575
576
577
578
579
580
581
582
583
584
585
586
587
588
589
590
591
592
593
594
595
596
597
598
599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627
628
629
630
631
632
633
634
635
636
637
638
639
640
641
642
643
644
645
646
647
648
649
650
651
652
653
654
655
656
657
658
659
660
661
662
663
664
665
666
667
668
669
670
671
672
673
674
675
676
677
678
679
680
681
682
683
684
685
686
687
688
689
690
691
692
693
694
695
696
697
698
699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727
728
729
730
731
732
733
734
735
736
737
738
739
740
741
742
743
744
745
746
747
748
749
750
751
752
753
754
755
756
757
758
759
760
761
762
763
764
765
766
767
768
769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776
777
778
779
780
781
782
783
784
785
786
787
788
789
790
791
792
793
794
795
796
797
798
799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819
820
821
822
823
824
825
826
827
828
829
830
831
832
833
834
835
836
837
838
839
840
841
842
843
844
845
846
847
848
849
850
851
852
853
854
855
856
857
858
859
860
861
862
863
864
865
866
867
868
869
870
871
872
873
874
875
876
877
878
879
880
881
882
883
884
885
886
887
888
889
890
891
892
893
894
895
896
897
898
899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914
915
916
917
918
919
920
921
922
923
924
925
926
927
928
929
930
931
932
933
934
935
936
937
938
939
940
941
942
943
944
945
946
947
948
949
950
951
952
953
954
955
956
957
958
959
960
961
962
963
964
965
966
967
968
969
970
971
972
973
974
975
976
977
978
979
980
981
982
983
984
985
986
987
988
989
990
991
992
993
994
995
996
997
998
999
1000
<篇名>海药本草
书名:海药本草
作者:李珣
朝代:五代
年份:公元907-960年
<目录>玉石部卷第一
<篇名>1.玉屑
内容:按《异物志》云∶出昆仑。又《淮南子》云∶出钟山。又云蓝田出美玉,燕口出璧
玉。味咸,寒,无毒。主消渴,滋养五脏,止烦躁,宜共金银、麦门冬等同煎服之,甚有所
益。《仙经》云∶服玉如玉化水法,在《淮南三十六水法》中载。又《别宝经》云∶凡石韫
玉,但夜将石映灯看之,内有红光,明如初出日,便知有玉。《楚记》∶卞和三献玉不鉴,
所以遭刖足。后有辨者,映灯验之,方知玉在石内,乃为玉玺,价可重连城也。(《大观》
卷三页9,《政和》页82,《纲目》页614)
<目录>玉石部卷第一
<篇名>2.车渠
内容:《韵集》云∶生西国,是玉石之类,形似蚌蛤,有文理。大寒,无毒。主安神镇宅
,解诸毒药及虫螫。以玳瑁一片、车渠等,同以人乳磨服,极验也。又《西域记》云∶重堂
殿梁檐,皆以七宝饰之,此其一也。(《大观》卷三页37,《政和》页96,《纲目》页16
47)
<目录>玉石部卷第一
<篇名>3.金线矾
内容:《广州志》云∶生波斯国,味咸、酸、涩,有毒。主野鸡、 痔、恶疮、疥癣等
疾。打破内有金线文者为上,多入烧家用。(《大观》卷三页37,《政和》页96)
<目录>玉石部卷第一
<篇名>4.波斯白矾
内容:《广州记》云∶出大秦国,其色白而莹净,内有棘针纹。味酸、涩,温,无毒
。主赤白漏下,阴蚀,泄痢,疮疥,解一切虫蛇等毒。去目赤暴肿,齿痛。火炼之良,恶牡
蛎。多入丹灶家,功力逾于河西石门者。近日语州诸番往往亦有,可用也。(《大观》卷三
页37,《政和》页96,《纲目》页707)
<目录>玉石部卷第一
<篇名>5.金屑
内容:按《广州记》云∶出大食国,彼方出金最多,凡是货易,并使金钱。性多寒,生者
有毒,熟者无毒。主癫痫,风热上气咳嗽,伤寒,肺损吐血,骨蒸,劳极渴,主利五脏邪气
,补心,并入薄于丸散服。《异志》云∶金生丽水。《山海经》说∶诸山出金极多,不能备
录。蔡州出瓜子金,云南山出颗块金,在山石间采之。黔南遂府吉州水中并产麸金。又《岭
表录异》云∶广州含 县有金池,彼中居人,忽有养鹅鸭,常于屎中见麸金片,遂多养收屎
淘之,日得一两或半两,因而至富矣。(《大观》卷四页18,《政和》页109,《纲目》页
59
<目录>玉石部卷第一
<篇名>6.银屑
内容:谨按《南越志》云∶出波斯国,有天生药银,波斯国用为试药、指环。大寒,无毒
。主坚筋骨,镇心,明目,风热癫疾等。并入薄于丸散服之。又烧朱粉瓮下多年沉积有银,
号铅银,光软甚好,与波斯银功力相似,只是难得。今时烧炼家,每一斤生铅,只煎得一
二铢。《山海经》云∶东北乐平郡党少山出银甚多。黔中生银,体骨硬,不堪入药。又按《
唐贞观政要》云∶十年有理书御史权万纪奏曰∶宣饶二州诸山极有银坑,采之甚是利益。太
宗曰∶朕贵为天子,无所乏少,何假取乎?是知彼处出银也。(《大观》卷四页20,《政和》
页110,《纲目》页594)
<目录>玉石部卷第一
<篇名>7.石流黄
内容:谨案《广州记》云∶生昆仑日脚下,颗块莹净,无夹石者良。主风冷,虚备,肾
冷,上气,腿膝虚羸,长肌肤,益气力,遗精,痔漏,老人风秘等。并宜烧炼服。仙方谓之
黄砂
,能坏五金,亦能造作金色,人能制伏归本色,服而能除万病。如有发动,宜以猪肉、鸭羹
,余甘子汤并解之。蜀中雅州亦出,光腻甚好,功力不及舶上来者。(《大观》卷四页10,
《政和》页103,《纲目》页702)
<目录>玉石部卷第一
<篇名>8.绿盐
内容:谨按《古今录》云∶波斯国在石上生。味咸、涩,主明目,消翳,点眼,及小儿无
辜疳气。方家少见用也。按舶上将来,为之石绿,装色久而不变。中国以铜错造者,不堪入
药,色亦不久。(《大观》卷四页25,《政和》页112,《纲目》页692)
<目录>玉石部卷第一
<篇名>9.紫
内容:谨按《广州记》云∶生南海山谷。其树紫赤色,是木中津液成也。治湿痒疮疥,宜
入膏用。又可造胡燕脂,余滓则玉作家使也。(《大观》卷十三页15,《政和》页320,《纲
目》页1510)
<目录>玉石部卷第一
<篇名>10.骐竭
内容:谨按《南越志》云∶是紫矿树之脂也。其味甘,温,无毒。主打伤折损,一切疼
痛,补虚及血气搅刺,内伤血聚,并宜酒服。欲验真伪,但嚼之不烂如蜡者上也。(《大观
》卷十三页15,《政和》页320,《纲目》页1373)
<目录>玉石部卷第一
<篇名>11.珊瑚
内容:按《晋列传》云∶石崇金谷园珊瑚树皮如花生蕊。味甘,平,无毒。主消宿血风痫
等疾。按其主治与金相似也。(《大观》卷四页35,《政和》页116,《纲目》页617)
<目录>玉石部卷第一
<篇名>12.石蟹
内容:生南海,又云是寻常蟹尔,年月深久,水沫相着,因化成石,每遇海潮即飘出。咸
,寒,无毒。主青盲目淫肤翳及丁翳、漆疮。皆细研水飞过,入诸药相佐,用之点目良。(
傅氏《蟹谱》,左氏百川学海本,辛集第二十四册上卷九页。)
<目录>玉石部卷第一
<篇名>13.胡桐泪
内容:谨按《岭表记》云∶出波斯国,是胡桐树脂也,名胡桐泪。又有石泪,在石上采
也。主风疳 齿,牙疼痛,骨槽风劳。能软一切物。多服令人吐也。作律字非也。(《大观
》卷十三页31,《政和》页327,《纲目》页1380)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14.人参
内容:出新罗国,所贡又有手脚,状如人形,长尺余,以杉木夹定,红线缠饰之。味甘,
微温。主腹腰,消食,补养藏腑,益气,安神,止呕逆,平脉,下痰,止烦躁,变酸水。又
有沙洲参,短小,不堪采根。用时去其芦头,不去者吐人,慎之。(《大观》卷六页15,《
政和》页146,《纲目》页722)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15.木香
内容:谨按《山海经》云∶生东海、昆仑山。(《大观》卷六页59,《政和》页160)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16.草犀根
内容:谨按《广州记》云∶生岭南及海中,独茎,对叶而生,如灯台草,根若细辛。平
,无毒。主解一切毒瓦斯,虎野狼所伤,溪毒野蛊等毒,并宜烧研服,临死者服之得活。(《大
观》卷六页89,《政和》页169,《纲目》页791)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17.薇
内容:谨按《广州记》云∶生海、池、泽中。《尔雅》注云∶薇,水菜。主利水道,下浮肿
,润大肠。(《大观》卷六页89,《政和》页169,《纲目》页1219)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18.白兔藿
内容:主风邪热极,宜煮白兔藿饮之。干则捣末,傅诸毒,妙。(《大观》卷七页49,
《政和》页190,《纲目》页1045)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19.无风独摇草
内容:谨按《广志》云∶生岭南,又云生大秦国。性温,平,无毒。主头面游风,
遍身痒,煮汁淋蘸。《陶朱术》云∶五月五日采,诸山野往往亦有之。(《大观》卷六页89
,《政和》页169,《纲目》页1096)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20.人肝藤
内容:《广志》云∶生岭南山石间,引蔓而生。主虫毒,及手脚不遂等风,生研服。(
《大观》卷七页56,《政和》页192)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21.石
内容:主风秘不通,五鬲气,并小便不利,脐下结气,宜煮汁饮之。胡人多用治耳疾。(
《大观》卷七页56,《政和》页192,《纲目》页1239)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22.海根
内容:味苦,小温,无毒。主霍乱,中恶心腹痛,鬼气注忤,飞尸,喉痹,蛊毒,痈疽恶
肿,赤白游疹,蛇咬犬毒。酒及水磨服,傅之亦佳。生会稽海畔山谷,茎赤,叶似马蓼,根
似菝 而小也。胡人采得蒸而用之。(《大观》卷7页56,《政和》页192)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23.越王余
内容:谨按《异苑记》云∶昔晋安越王,因渡南海,将黑角白骨 筹,所余弃水中,
故生此,遂名 。味咸,温。主水肿浮气结聚,宿滞不消,腹中虚鸣,并宜煮服之。(《大
观》卷七页56,《政和》页192,《纲目》页1074)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24.通草
内容:谨按徐表《南州记》云∶生广州山谷。味温,平。主诸 疮,喉咙痛,及喉痹,并
宜煎服之,磨亦得,急即含之。(《大观》卷八页21,《政和》页201,《纲目》页104
3)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25.兜纳香
内容:谨按《广志》云∶生西海诸山。味辛,平,无毒。主恶疮肿 ,止痛,生肌,并
入膏用;烧之能辟远近恶气;带之夜行,壮胆,安神;与茆香、柳枝合为汤,浴小儿则易
长。(《大观》卷八页70,《政和》页214,《纲目》页828)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26.风延母
内容:谨按徐表《南州记》,生南海山野中。主三消,五淋,下痰,小儿赤白毒痢,蛇
毒,瘅、溪等毒。一切疮肿,并宜煎服。只出南中,诸无所出也。(《大观》卷八页71,《
政和》页215,《纲目》页1056)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27.大瓠藤水
内容:谨按《太康记》云∶生安南、朱崖上,彼无水,惟大瓠中有天生水。味甘,冷
,香美。主解大热,止烦渴,润五脏,利水道。彼人造饮馔皆瓠也。(《大观》卷八页71,
《政和》页215,《纲目》页1054)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28.海藻
内容:主宿食不消,五鬲,痰壅,水气浮肿,香港脚,贲 气,并良。(《大观》卷九页11
,《政和》页222,《纲目》页1072)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29.昆布
内容:谨按《异志》,生东海水中,其草顺流而生。新罗者黄黑色,叶细。胡人采得搓之
为索,阴干,舶上来中国。性温,主大腹水肿,诸浮气,并瘿瘤气结等,良。(《大观》卷
九页13,《政和》页222,《纲目》页1073)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30.阿魏
内容:谨按《广志》云∶生石昆仑国,是木津液,如桃胶状。其色黑者不堪,其状黄散者
为上。其味辛、温。善主于风邪鬼注,并心腹中冷服饵。又云南长河中亦有阿魏,与舶上来
者滋味相似一般,只无黄色。(《大观》卷九页17,《政和》页224,《纲目》页1379)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31.荜茇
内容:谨按徐表《南州记》,本出南海,长一指,赤褐色为上。复有荜拨,短小黑,味不
堪。舶上者味辛,温。又主老冷心痛,水泻,虚痢,呕逆,醋心,产后泄痢,与阿魏和合良
。亦滋食味。得诃子、人参、桂心、干姜,治脏腑虚冷,肠鸣泄痢神效。(《大观》卷九页3
1,《政和》页229,《纲目》页814)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32.酱
内容:谨按《广州记》云∶出波斯国,其实状若桑椹,紫褐色者为上,黑者是老不堪。黔
中亦有,形状相似,滋味一般。主咳逆上气,心腹虫痛,胃弱虚泻,霍乱吐逆,解酒食味。
近多黑色,少见褐色者也。(《大观》卷九页32,《政和》页229,《纲目》页815)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33.延胡索
内容:生奚国,从安东道来。味苦、甘,无毒。主肾气,破产后恶露及儿枕,与三棱、
鳖甲、大黄为散,能散气,通经络。蛀 成末者,使之惟良,偏主产后病也。(《大观》卷
九页35,《政和》页230,《纲目》页779)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34.红豆蔻
内容:云是高良姜子,其苗如芦,叶似姜,花作穗,嫩叶卷而生,微带红色。择嫩者,
加入盐, 作朵不散落,须以朱槿染,令色深善,醒于醉,解酒毒。此外无诸要使也。生
南海诸谷。(《大观》卷九页51,《政和》页236,《纲目》页810)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35.肉豆蔻
内容:谨按《广志》云∶生秦国及昆仑。味辛,温,无毒。主心腹虫痛,脾胃虚冷气,
并冷热虚泄,赤白痢等。凡痢以白粥饮服,佳。霍乱气并以生姜汤服,良。(《大观》卷九
页36,《政和》页231,《纲目》页816)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36.零陵香
内容:谨按《山海经》,生广南山谷。陈氏云∶地名零陵,故以地为名。味辛,温,无
毒。主风邪冲心,牙车肿痛,虚劳疳 ,凡是齿痛,煎含良。得升麻、细辛,善。不宜多服
,令人气喘。(《大观》卷九页38,《政和》页232,《纲目》页829)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37.补骨脂
内容:恶甘草。(《大观》卷九页37,《政和》页231,《纲目》页817)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38.缩沙蜜
内容:今按陈氏,生西海及西戎诸地。味辛,平,咸。得诃子、鳖甲、豆蔻、白芜荑等
良。多从安东道来。(《大观》卷九页39,《政和》页232,《纲目》页812)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39.艾香
内容:谨按《广志》云∶生剽地。温,平。主伤寒五泄,主心腹注气,下寸白,止肠鸣
,烧之辟温疫,合 窠浴香港脚,甚良。(《大观》卷九页52,《政和》页236,《纲目》页
82
8)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40.莳萝
内容:谨按《广州记》云∶生波斯国。马芹子即黑色而重,莳萝子即褐色而轻。主膈气,
消食,温胃,善滋食味。多食无损,即不可与阿魏同合,夺其味尔。(《大观》卷九页51,
《政和》页236,《纲目》页1204)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41.荜澄茄
内容:谨按《广志》云∶生诸海,嫩胡椒也。青时就树采摘造之,有柄粗而蒂圆是也。
其味辛、苦,微温,无毒。主心腹卒痛,霍乱吐泻,痰癖冷气。古方偏用染发,不用治病也
。(《大观》卷九页49,《政和》页235,《纲目》页1321)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42.茅香
内容:谨按《广志》云∶生广南山谷。味甘,平,无毒。主小儿遍身疮 ,以桃叶同煮浴
之。合诸名香甚奇妙,尤胜舶上来者。(《大观》卷九页57,《政和》页239,《纲目》页
82
7)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43.甘松香
内容:谨按《广志》云∶生源州。苗细,引蔓而生。又陈氏云∶主黑皮 ,风疳,齿
,野鸡痔。得白芷、附子良,合诸香及 衣妙也。(《大观》卷九页52,《政和》页23
6)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44.迷迭香
内容:味平,不治疾。烧之祛鬼气,合羌活为丸散,夜烧之,辟蚊蚋。此外别无用矣。
(《大观》卷九页28,《政和》页240,《纲目》页828)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45.仙茅
内容:生西域。粗细有筋,或如笔管,有节文理。其黄色多涎,梵云呼为阿输干陀。味甘
,微温,有小毒。主风,补暖腰脚,清安五藏,强筋骨,消食。久服轻身,益颜色。自武城
来,蜀中诸州皆有。叶似茅,故名曰仙茅。味辛,平,宣而复补,无大毒,有小热,有小毒
。主丈夫七伤,明耳目,益筋力,填骨髓,益阳不倦。用时竹刀切,糯米泔浸。(《大观》
卷十一页28,《政和》页273,《纲目》页751)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46.白附子
内容:按《南州记》云∶生东海,又新罗国。苗与附子相似,大温,有小毒。主治疥癣
风疮,头面痕,阴囊下湿,腿无力,诸风冷气,入面脂皆好也。(《大观》卷十一页44,《
政和》页279,《纲目》页976)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47.瓶香
内容:谨按陈藏器云∶生南海山谷,草之状也。味寒,无毒,主天行时气,鬼魅邪精等,
宜
烧之。又于水煮,善洗水肿浮气。与土姜、芥子等煎浴汤,治风疟甚验也。(《大观》卷十
页45,《政和》页258,《纲目》页828)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48.钗子股
内容:谨按陈氏云∶生岭南及南海诸山。每茎三十根,状似细辛。味苦,平,无毒。主
解毒痈疽,神验。忠万州者佳,草茎功力相似,以水煎服。缘岭南多毒,家家贮之。(《大
观》卷十页45,《政和》页258,《纲目》页791)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49.宜南草
内容:谨按《广州记》云∶生广南山谷,有荚,长二尺许,内有薄片似纸,大小如蝉翼
。主邪,小男女以绯绢袋盛一片,佩之臂上,辟恶,止惊。此草生南方,故作南北字。今人
多以男女字非也,宜男草者,即萱草是。(《大观》卷十页45,《政和》页258,《纲目》
页1096)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50.车香
内容:按《广志》云∶生海南山谷。陈氏云∶生徐州。微寒,无毒。主霍乱,辟恶气,
衣甚好。《齐民要术》云∶凡诸树木蛀者,煎此香冷淋之,善辟蛀 也。(《大观》卷十
页45,《政和》页259,《纲目》页827)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51.冲洞根
内容:谨按《广州记》云∶生岭南及海隅。苗蔓如土瓜,根相似。味辛,温,无毒。主
一切毒瓦斯及蛇伤。并取其根磨服之,应是着诸般毒悉皆吐出。(《大观》卷十页46,《政和
》页259,《纲目》页1038)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52.琥珀
内容:是海松木中津液,初若桃胶,后乃凝结。温,主止血,生肌,镇心,明目,破症瘕
气块,产后血晕闷绝,儿枕痛等,并宜饵此方。琥珀一两,鳖甲一两,京三棱一两,延胡索
半两,没药半两,大黄六铢,熬捣为散。空心酒服三钱匕,日再服校量,神验莫及。产后即
减大黄。凡验真假,于手心热磨,吸得芥为真。复有南珀,不及舶上来者。(《大观》卷
十二页19,《政和》页297,《纲目》页1471)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53.沉香
内容:按《正经》生南海山谷。味苦,温,无毒。主心腹痛,霍乱,中恶邪鬼疰,清人神
,并宜酒煮服之。诸疮肿,宜入膏用。当以水试乃知子细,没者为沉香,浮者为檀,似鸡骨
者为鸡骨香,似马蹄者为马蹄香,似牛头者为牛头香,枝条细实者为青桂,粗重者为笺香。
以上七件,并同一树。梵云波律亦此香也。(《大观》卷十二页43,《政和》页308,《纲
目
》页1361)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54.薰陆香
内容:谨按《广志》云∶薰陆香,是树皮鳞甲,采之复生。(《大观》卷十二页45,《
政和》页309,《纲目》页1371)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55.乳头香
内容:谨按《广志》云∶生南海,是波斯松树脂也,紫赤如樱桃者为上。仙方多用辟谷
,兼疗耳聋,中风口噤不语,善治妇人血气。能发粉酒。红透明者为上。(《大观》卷十二
页47,《政和》页309)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56.丁香
内容:按《山海经》云∶生东海及昆仑国。三月、二月花开,紫白色。至七月方始成实,
大者如巴豆,为之母丁香;小者实为之丁香。主风疳 ,骨槽劳臭,治气,乌髭发,杀虫,
疗五痔,辟恶去邪,治奶头花,止五色毒痢,正气,止心腹痛。树皮亦能治齿痛。(《大观
》卷十二页42,《政和》页307,《纲目》页1363)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57.降真香
内容:徐表《南州记》云∶生南海山,又云生大秦国。味温,平,无毒。主天行时气,
宅舍怪异,并烧悉验。又按仙传云∶烧之,或引鹤降。醮星辰,烧此香甚为第一。度 烧之
,功力极验;小儿带之能辟邪恶之气也。(《大观》卷十二页48,《政和》页310,《纲目》
页1366)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58.藤黄
内容:谨按《广志》云∶出鄂、岳等州诸山崖。其树名海藤。花有蕊,散落石上,彼人收
之,谓沙黄。就树采者轻妙,谓之腊草。酸、涩,有毒。主 牙蛀齿,点之便落。据今所呼
铜黄谬矣。盖以铜、藤语讹也。按此与石泪采无异也。画家及丹灶家并时用之。(《大观》
卷十二页50,《政和》页310,《纲目》页1057)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59.返魂香
内容:谨按《汉书》云∶汉武帝时,西国进返魂香。《武王内传》云∶聚窟洞中,上有
返魂树,采其根于釜中,以水煮,候成汁,方去滓,重火炼之如漆,候凝,则香成也。西国
使云∶其香名有六。帝曰∶六名何?一名返魂,一名惊精,一名回生,一名震坛,一名人马
精,一名节死香。烧之一豆许,凡有疫死者,闻香再活,故曰返魂香也。(《大观》卷十二
页50,《政和》页310,《纲目》页1381)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60.海红豆
内容:谨按徐表《南州记》云∶生南海人家园圃中。大树而生,叶圆,有荚。微寒,有
小毒。主人黑皮 花癣,头面游风。宜入面药及藻豆。近右蜀中种亦成也。(《大观》卷
十二页51,《政和》页310,《纲目》页1426)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61.落雁木
内容:谨按徐表《南州记》云∶生南海山野中。藤蔓而生,四面如刀削,代州雁门亦有
。藤萝高丈余,雁过皆缀其中,故曰落雁木。又云雁衔至代州雁门皆放落而生,以此为
名。
蜀中雅州亦出。味平,温,无毒。主风痛,伤折,香港脚肿,腹满虚胀。以粉木同煮汁蘸洗,
并立效。又主妇人阴疮浮 ,以椿木同煮之妙也。(《大观》卷十二页51,《政和》页31
1,
《纲目》页1056)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62.木
内容:谨按《蜀记》云∶生南中八郡。树高数十余丈,阔四五围。叶似飞鸟翼,皮中亦有
面,彼人作饼食之。《广志》云∶作饭饵之,轻滑美好,白胜桄榔面。味平,温,无毒。主
补虚冷,消食。彼人呼为 面也。(《大观》卷十二页51,《政和》页311,《纲目》页1
310
)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63.闸极木皮
内容:谨按《广志》云∶生广南山野郊汉。《尔雅》注云∶闸极木如桑树。味苦,温,无
毒。主霍乱吐泻,小儿吐乳,暖胃,正气,并宜煎服。(《大观》卷十二页52,《政和》页
3
11,《纲目》页1482)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64.无名木皮
内容:谨按徐表《南州记》云∶生广南山谷。大温,无毒。主阴肾痿弱,囊下湿痒,
并宜煎取其汁小浴,极妙也。(《大观》卷十二页52,《政和》页311,《纲目》页129
4)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65.无名子
内容:无名木实号无名子,波斯家呼为阿月浑,状若榛子。味辛,无毒。主腰冷,阴肾
虚弱,房中术用户众。得木香、山茱萸良也。(《大观》卷十二页52,《政和》页311,
《
纲目》页1294)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66.奴会子
内容:谨按《拾遗》云∶生西国诸戎,大小如苦药子。味辛,平,无毒。主治小儿无辜
疳冷,虚渴,脱肛,骨立瘦损,脾胃不磨。《刘五粮方》用为煎,治孩子瘦损也。(《大观
》卷十二页52,《政和》页311,《纲目》页1307)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67.KT芦叶
内容:谨按《广州记》云∶出新平县,状若茶树阔大。无毒。主烦渴热闷,下痰,通小
肠淋,止头痛,彼人用代茶,故人重之,如蜀地茶也。(《大观》卷十二页52,《政和》页
3
11,《纲目》页1329)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68.干陀木皮
内容:按《西域记》云∶生西国。彼人用染僧褐,故名。干陀,褐色也。树大皮浓。
味平,温,主症瘕气块,温腹,暖胃,止呕逆,并食也。(《大观》卷十二页52,《政和》
页311,《纲目》页1482)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69.含水藤中水
内容:谨按《交州记》云∶生岭南及诸海山谷。状若葛,叶似枸杞。多在路旁,行
人乏水处便吃此藤,故以为名。主烦渴,心躁,天行疫气瘴疠,丹石发动,亦宜服之。(《
大观》卷十二页52,《政和》页311,《纲目》页1054)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70.鼠藤
内容:谨按《广州记》云∶生南海山谷,藤蔓而生。鼠爱食此,故曰鼠藤。咬处人即用入
药。彼人食之,如吃甘蔗。味甘美,主腰脚风冷,大补水脏,好颜色,长筋骨,并锉,浓煎
服之。亦取汁浸酒更妙。(《大观》卷十二页53,《政和》页312,《纲目》页1054)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71.蜜香
内容:谨按《内典》云∶状若槐树。《异物志》云∶其叶如椿。《交州记》云∶树似沉香
无异。主辟恶,去邪鬼尸注心气。生南海诸山中。种之五六年便有香也。(《大观》卷十二
页53,《政和》页312,《纲目》页1363)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72.阿勒勃
内容:按《异域记》云∶主热病,及下痰,杀虫,通经络。子,疗小儿疳气,凡用先炙
令黄用。(《大观》卷十二页53,《政和》页312,《纲目》页1311)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73.槟榔
内容:谨按《广志》云∶生南海诸国。树茎叶根干,与大腹子异耳。又云如棕榈也,叶茜
似芭蕉状。陶弘景云∶向阳曰槟榔,向阴曰大腹。味涩,温,无毒。主奔豚诸气,五鬲气,
风冷气,宿食不消。《香港脚论》云∶以沙牛尿一盏,磨一枚,空心暖服,治香港脚壅毒,水肿
浮气。秦医云∶槟榔二枚,一生一熟捣末,酒煎服之,善治膀胱诸气也。(《大观》卷十三
页11,《政和》页319,《纲目》页1305)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74.芜荑
内容:谨按《广州记》云∶生大秦国,是波斯芜荑也。味辛,温,无毒。治冷痢,心气,
杀虫,止痛。又妇人子宫风虚,孩子疳泻。得诃子、豆蔻,良。(《大观》卷十三页19,《
政和》页322,《纲目》页1418)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75.安息香
内容:谨按《广州记》云∶生南海、波斯国。树中脂也,状若桃胶,以秋月采之。又方
云∶妇人夜梦鬼交,以臭黄合为丸,烧薰丹穴永断。又主男子遗精,暖肾,辟恶气。(《大
观》卷十三页39,《政和》页330,《纲目》页1374)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76.龙脑
内容:谨按陶弘景云∶生西海律国,是波律树中脂也,如白胶香状。味苦、辛,微温,无
毒。主内外障眼,三虫,治五痔,明目,镇心,秘精。又有苍龙脑,主风疮 ,入膏煎
良。用点眼,则有伤。《名医别录》云∶妇人难产,取龙脑研末少许,以新汲水调服立瘥。
又唐太宗时,西海律国贡龙脑香,是知彼处出耳。(《大观》卷十三页16,《政和》页32
1,
《纲目》页1376)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77.摩勒
内容:生西国,大小如枳橘子状。梵云∶ 摩勒果是也。味苦、酸、甘,微寒,无毒。
主丹石伤肺,上气咳嗽。久服轻身,延年长生。凡服乳石之人,常宜服也。(《大观》卷十
三页40,《政和》页331,《纲目》页1302)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78.毗梨勒
内容:谨按《唐志》云∶生南海诸地,树不与诃梨子相似,即圆而毗也。味苦、带涩,
微温,无毒。主乌髭发,烧灰,干血效。(《大观》卷十三页40,《政和》页331,《纲目》
页1303)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79.没药
内容:谨按徐表《南州记》∶生波斯国,是彼处松脂也。状如神香,赤黑色。味苦、辛,
温,无毒。主折伤马坠,推陈置新,能生好血。凡服皆须研烂,以热酒调服,近效。堕胎,
心腹俱痛,及野鸡漏痔,产后血气痛,并宜丸散中服尔。(《大观》卷十三页37,《政和》
页330,《纲目》页1373)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80.海桐皮
内容:谨按《广志》云∶生南海山谷中。似桐皮,黄白色,故以名之。味苦,温,无毒
。主腰脚不遂,顽痹,腿膝疼痛,霍乱,赤白泻痢,血痢,疥癣。(《大观》卷十三页42,
《政和》页332,《纲目》页1396)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81.天竹桂
内容:谨按《广州记》云∶生南海山谷。补暖腰脚,破产后恶血,治血痢肠风,功力与
桂心同,方家少用。(《大观》卷十三页48,《政和》页334,《纲目》页1359)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82.元慈勒
内容:慈勒树中脂也。味甘,平。消翳,破血,止痢,腹中恶血,今少有。(《大观》
卷十三页50,《政和》页335,《纲目》页1378)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83.都咸子
内容:谨按徐表《南州记》云生广南山谷。味甘,平,无毒。主烦躁心闷,痰鬲,伤寒
清涕,咳逆上气,宜煎服。子食之香,大小如半夏。(《大观》卷十三页50,《政和》页3
35
,《纲目》页1312)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84.必栗香
内容:主鬼疰心气,断一切恶气,叶落水中,鱼当暴死。(《大观》卷十三页49,《政
和》页334,《纲目》页1369)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85.研药
内容:叶如椒,主赤白痢,蛊毒,中恶,并锉煎服之。(《大观》卷十三页49,《政和》
页334,《纲目》页1368)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86.榈木
内容:谨按《广志》云∶生安南,及南海山谷,胡人用为床坐,性坚好。主产后恶露冲心
,症瘕结气,赤白漏下,并锉煎服之。(《大观》卷十三页49,《政和》页334,《纲目》
页
1420)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87.黄龙眼
内容:功力胜解毒子也。(《大观》卷十三页49,《政和》页334)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88.诃梨勒
内容:按徐表《南州记》云∶生南海诸地。味酸、涩,温,无毒。主五鬲气结,心腹虚
痛,赤白诸痢,及呕吐,咳嗽,并宜使。其皮主嗽。肉炙,治眼涩痛。方家使陆路诃梨勒,
即六棱是也。按波斯将诃梨勒、大腹等,舶上用防不虞。或遇大鱼放涎滑水中数里,不通舡
也,遂乃煮此洗其涎滑,寻化为水。可量治气功力者乎。大腹、诃子,性焦者,是近铛下,
故中国种不生。故梵云∶诃梨恒鸡,谓唐言天堂,未并只此也。(《大观》卷十四页8,《政
和》页342,《纲目》页1409)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89.苏方木
内容:谨按徐表《南海记》,生海畔,叶似绛,木若女贞。味平,无毒。主虚劳血癖气
壅滞,产后恶露不安,怯起冲心,腹中搅痛,及经络不通,男女中风,口噤不语。宜此法,
细研乳头香细末方寸匕,酒煎苏方,去滓,调服,立吐恶物,差。(《大观》卷十四页24,
《政和》页348,《纲目》页1418)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90.胡椒
内容:谨按徐表《南州记》,生南海诸地。去胃口气虚冷,宿食不消,霍乱气逆,心腹卒
痛,冷气上冲,和气。不宜多服,损肺。一云向阴者澄茄,向阳者胡椒也。(《大观》卷十
四页27,《政和》页349,《纲目》页1320)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91.无食子
内容:谨按徐表《南州记》云∶波斯国,大小如药子。味温平,无毒。主肠虚冷痢,益
血生精,乌髭发,和气安神,治阴毒痿,烧灰用。张仲景使治阴汗,取烧灰,先以微温水浴
了,即以帛微 ,后傅灰囊上,甚良。波斯每食以代果,番胡呼为没食子,今人呼墨食子,
转谬矣。(《大观》卷十四页19,《政和》页346,《纲目》页1409)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92.千金藤
内容:谨按《广州记》云∶生岭南山野。陈氏云∶呼为石黄香。味苦,平,无毒。主天
行时气,能治野蛊诸毒,痈肿发背,并宜煎服,浸酒治风,轻身也。(《大观》卷十四页27
,《政和》页349,《纲目》页1035)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93.婆罗得
内容:谨按徐氏云∶生西海波斯国。似中华柳树也,方家多用。(《大观》卷十四页47
,《政和》页358,《纲目》页1411)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94.椰子
内容:谨按《交州记》云∶生南海。状若海棕。实名椰子,大如碗许大。外有粗皮,如大
腹子、豆蔻之类;内有浆,似酒,饮之不醉。主消渴,吐血,水肿,去风热。云南者亦好。
武侯讨云南时,并令将士剪除椰树,不令小邦有此异物,多食动气也。(《大观》卷十四页3
5,《政和》页353,《纲目》页1308)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95.桄榔子
内容:谨按《岭表录》云∶生广南山谷,树身皮叶与蕃枣槟榔等小异,然叶下有发,如
粗马尾,广人用织巾子,木皮内有面,食之,极有补益虚羸乏损,腰脚无力。久服轻身,辟
谷。《录异》云∶桄榔盖以此也。(《大观》卷十四页24,《政和》页348,《纲目》页1
309
)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96.柯树皮
内容:谨按《广志》云∶生广南山谷。《临海志》云∶是木奴树。主浮气。采皮,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