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73 lines (50 loc) · 1.78 KB

use_kwargs.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73 lines (50 loc) · 1.78 KB

使用关键字参数

在同时使用位置参数和关键字参数时,生成的 key 很难在较小的代价下保证一致。如对下面这个函数:

def f(a, b=None):
    pass

在一些缓存库中,使用 f(2, 3)f(a=2, b=3) 这两个等价的函数调用会生成两个 key, 需要分别进行缓存和失效。

基于最小惊讶的原则,我们希望同一函数在所有使用的地方都按照一致的方式调用。默认我们使用的是位置参数, 因为它的使用方式单一,顺序确定,生成的 key 比较短。开源的较出名的缓存库,如 beaker,dogpile 等也都是 默认使用位置参数。

基本用法

虽然希望整体风格都能统一,但如果出于个人的偏爱,更喜欢用关键字参数,这里也给予了支持,需要做的是替换 cache 装饰器的 key_func 函数。

from tache.utils import kwargs_key_generator

@cache.cached(key_func=kwargs_key_generator)
def add(a, b):
    return a + b

使用了上述 key_func 后,add 函数便只能使用关键字参数来调用了。 失效也要用关键字参数失效:

add.invalidate(a=x, b=x)

包括刷新缓存:

add.refresh(a=x, b=x)

tag 用法的改变

因为不再传入位置参数,现在 tag 的用法也要相应改变。

单个 tag:

@cache.cached(key_func=kwargs_key_generator, tags=["a:{a}"])
def add(a, b):
    return a + b

多 tag:

@cache.cached(key_func=kwargs_key_generator, tags=["a:{a}", "b:{b}"])
def add(a, b):
    return a + b

基于函数的 tag:

@cache.cached(key_func=kwargs_key_generator, tags=[lambda *args, **kwargs: "add:{0}".format(kwargs['a'] + kwargs['b'])])
def add(a, b):
    return a + b

使用 batch ?

目前没有什么办法来支持,只能使用位置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