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ommit

Permalink
[GHA] Update blog contents.
Browse files Browse the repository at this point in the history
  • Loading branch information
wjianbo committed Dec 5, 2024
1 parent 355ae09 commit 27a7222
Show file tree
Hide file tree
Showing 11 changed files with 270 additions and 0 deletions.
12 changes: 12 additions & 0 deletions content/blog/2016-09-05-zen-and-motor.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 -0,0 +1,12 @@
---
title: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date: 2016-09-05
tags: [reading]
---
读了《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以为自己想明白了一些事情。原来禅离我们并不遥远。那种物我两忘的境界,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经历过。禅是一种行为,禅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佛性。我想,佛性大概就是事物应有的样子。我们都会对事物应该是什么样子有自己的判断,所以佛性一直存于人的心中。只是我们常常忘记这一点,陷入所谓的“无明”。只有去除杂念,才能“明心见性”。

“杂念”总是给人以负面的联想。比如该工作的时候总想做点别的。但这只是杂念的一种。也有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杂念。比如工作的时候,心里想着要把工作当作一种修行。工作是可以作为一种修行没错,但你在工作的时候却在想着修行,难道不是已经分心了?“见山还是山”。把额外的意义赋予工作,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

刚看完书,觉得“良质”是个好东西,作者把它摆在第一位,等同于佛性或者老子所说的“道”。用这个标准,我们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种,亲近良质的,或背离良质的。明确无比。好像一下子一切都有了答案。然而没过多久,似乎又对这套理论产生了免疫力。

直到这天,想起“正念”这个词。正念“强调有意识、不带评判地觉察当下”。我想“不带评判”这个词可能是关键。良质的标准虽然正确,但毕竟是一种评判,评判就会带来压力,而且因为这个标准其实很高,所以很容易有疲惫感,产生反作用力。良质是目的,正念或许是不错的方法。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 -0,0 +1,13 @@
---
title: 学习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投入时间
date: 2016-12-20
---
还记得《卖油翁》的故事吗?“我亦无他,唯手熟尔。”手熟从哪里来呢?无非是投入时间。“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也不过是叫我们投入时间罢了。一万小时并不能让我们变成天才,但却绝对可以让我们变得手熟。而手熟一样,已经可以把大部分人甩在身后了。

当然,同样是投入时间,还是会有个体差异。有人自学三个月吉他就能弹唱,而我跟着老师学到三个月的时间还是什么都不行。原因可以想到很多,可能人家本来就喜欢唱歌,乐感好,还有可能人家三个月里每天投入的时间是我的几倍。但是我一直在投入时间,到现在一年又十个月,各方面自然是有进步的。当然也只是手熟而已。

投入时间,其实并不像听上去那么简单。因为,在学习的路上,如果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就会感到深深的挫败感,这种失败感很容易让我们气馁,放弃,停止投入时间。这种时候,就需要找一个老师。我以前并没有觉得老师有多重要。但是学习吉他的这段经历让我重新认识到了老师的作用。这种需要大量练习的技能,老师一节课可能只会教你很少东西。而且他告诉你的东西,很可能在网上书上你都能看到。有老师教和自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当你做错了的时候,老师会给你指出来。再一个就是督促作用。这也是我当初选择报班的原因。有人引导,才能确保时间用对地方。



这是我坚持每天500字的最后一篇文章了。坚持了三周,写了1万多字,现在决定放弃了。倒不是没有办法坚持下去,只是觉得这样写下去很难有提高。以后可能还是会回到不定期更新的状态。当然每一篇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希望今后能写出让自己更满意的文章。
37 changes: 37 additions & 0 deletions content/blog/2017-04-11-为什么不读电子书?.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 -0,0 +1,37 @@
---
title: 为什么不读电子书?
date: 2017-04-11
---
《S.》居然做出电子版了!但是这样看一点感觉都没有啊。我虽然对电子书一点都不排斥,但这个书还是建议读纸质。而且电子版把批注做成手写体完全是个错误。既然要电子化,何不改一下设定,以在线留言的方式交流。当然如果这样内容可能也有需要调整的地方。只能表示惋惜。电子书的互动方式还是有局限。

早上在豆瓣上发了这么一条广播,结果一个朋友有感而发,写了篇题为《为什么不读电子书?》的日记,讲他为什么不读电子书。看了不禁想要和他吵一架。但又觉得为这个争执挺没意思。就把这篇放在他看不到的地方吧。下面引用一些观点,然后逐条说说我的意见。

>不排斥电子书,但是自己不会去读。
纸质书都读不过来了,没精力去读电子书。

这话里话外都充满着对电子书的歧视啊。

>电子书不是书,是文档。
显然,后一个书是“狭义的书”。

>有声书不是书,是音频。
这么说电子设备里存的音乐、电影都是音频、视频咯。你别说,还真没毛病。推而广之,用电脑写文章也不能叫写作了,不就是打字嘛。

>伊坂幸太郎说,网上得到的知识都很浅薄,全是浅薄的信息,与那些相比,抱着《广辞苑》一点点查出的东西更有分量。
别人反驳,内容不都一样嘛。
伊坂死犟嘴道,说这种话的人,跟那种觉得在电影院看和租光盘回家看电影内容都一样的人一样蠢。

看了这段,我忽然想,或许纸刚发明出来的时候,纸抄的书是不是也面临过这样的尴尬。论分量,当然是竹简更胜一筹嘛。

如果同样的文字,只是因为印在纸上还是显示在手机屏幕上的区别,你就区别对待……

写到这里一时有点语塞。我想到,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啊。同样的话,从权威人士嘴里说出来,就是更令人信服啊。引出这样的结论有点意外,有点伤感。不过我还是想为电子书说几句话。我想,这样的区别对待,就是佛教里所说的“分别心”吧。电子书的质量当然有高下之分,纸质书里不也一样充斥着无数的垃圾吗。

还有电影的类比。说到底,出版社也好,电影院也好,毕竟是商业机构而非公益机构。一本书、一部电影能够面世,当然是因为它们有一定的价值,但我悲观地以为,更多的情况是因为其中有利可图,因为它们刚好可以迎合大众的口味。而电子书或者说网络的意义恰恰在于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读者、观众。

电子书进一步降低了获取知识的成本,让知识触手可得,善莫大焉。我们当然可以有自己的偏好,但是如果仅仅因为一种偏好就贬低其他人,真的是件很伤感的事。

有意思的是,电子书的支持者似乎从来不会说纸质书的坏话。

27 changes: 27 additions & 0 deletions content/blog/2020-02-27-疾病的隐喻.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 -0,0 +1,27 @@
---
title: "疾病的隐喻"
date: 2020-02-26
---
我有一个小习惯,就是在眼睛发涩的时候,就闭上眼睛作冥想状,这样用不了多长时间眼睛就会恢复过来。偶尔也会伴随着一些转瞬即逝的想法。比如今天就想到这样一个题目。

在想到这个题目之前,想的是爱情。
想到《爱情笔记》,写得并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情节可以说平淡无奇。但或许这正是真实世界里爱情的常态。

又想到晶的一个朋友,喜欢找人聊天录播客,早就说要跟我聊一次。
我猜她会问,和晶在一起之后有什么变化。
我想起最开始,晶会为找不到话题而烦恼。
我们虽然决定在一起了,但是彼此还不够了解,还在试探。
但是现在,她似乎可以忍受我们之间没有特别的话题了。
我有些担心,是否我拉低了她的标准。
忘记是哪部剧里的台词了,说
We let love die by being ordinary.

想到当下的疫情,每个人都很紧张。
忽然觉得这种紧张的状态有些像刚恋爱的我们。
至少我当时是有些紧张的,怕自己做得不够好,搞砸了。
但是,人不能永远紧张下去。

我们不能永远活在紧张里,也不能完全失掉警惕。
无论面对疾病,还是面对爱情。

这就是我想到的疾病的隐喻。
9 changes: 9 additions & 0 deletions content/blog/2020-03-02-文学回忆录.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 -0,0 +1,9 @@
---
title: "文学回忆录"
date: 2020-03-02
---
这些天心里颇不平静,只有读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才能慰藉一二。讲『圣经』的部分其实早已读过。如今重读,依然有些感动。

木心说他是无神论者,单从文学的角度欣赏『圣经』,欣赏耶稣的言行。他把『新约』读了不下百遍。倒不是说书读百遍就理解更深,而是说,那一定是真爱。于是又有些想读『圣经』了。

和晶聊到肺炎病人报复社会,我说宗教也许真的是出路,如果有更多的人相信天堂地狱,世界一定会更好一些。因为宗教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准则,而通过教育很难达到。但是当今社会,推行宗教的难度并不低。最终还是要诉诸理性吧,就像前几天听樊登讲的『思辨与立场』。
32 changes: 32 additions & 0 deletions content/blog/2020-03-08-tired-of-reading.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 -0,0 +1,32 @@
---
title: 读书真累
date: 2020-03-08
---
最近开始读《理想国》。在微信读书上选了阅读人数最多的译本。结果读得很累。尽管如此,我还是硬着头皮读完了前四章,而没有想到换个译本。大概是隔离在家把脑子隔伤了吧。

为什么觉得累呢?举个例子,读到这样一段:

> 苏格拉底:如果他们接受了音乐的教育,那么其他琐碎的条例就可以自行规定了,而这种条例是那些不法者完全废弃的。
哀地孟德:你说的是哪种条例?
苏格拉底:我的意思不过是说,年轻人在长者面前坐立言行要怎样遵守礼仪,怎样勤劳谨慎,对于父母应当有怎样的孝道,平日的衣服和礼仪容貌应当怎样才恰当。这就是刚才我所说的可以自己规定的,你觉得对吗?
哀地孟德:对。
苏格拉底:但也不必逐项规定而订成条例,因为死板不会变通就会成为愚弄人的东西。一个没有接受良好教育,也不知道亲身实践的必要性的人,即使能够成为读书人,也没有多大用处。

最后一句读得莫名其妙,于是去找英文译本对照着看:

> Thus educated, they will invent for themselves any lesser rules which their predecessors have altogether neglected.
What do you mean?
I mean such things as these—when the young are to be silent before their elders; how they are to show respect to them by standing and making them sit; what honour is due to parents; what garments or shoes are to be worn; the mode of dressing the hair; deportment and manners in general.
You would agree with me?
Yes.
But there is, I think, small wisdom in legislating about such matters,—I doubt if it is ever done; nor are any precise written enactments about them likely to be lasting.

结合英文版改译如下:

> 苏格拉底:这样教育之后,他们就可以自己发明出任何被前人所忽视的次要的准则。
哀地孟德:愿闻其详。
苏格拉底:我指的是那些一般的礼仪,比如,年轻人什么时候该在长者面前保持沉默,该怎样坐立言行以示尊敬,该怎样孝敬父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留什么样的发型。这些都可以自己决定,你同意吗?
哀地孟德:同意。
苏格拉底:但是把这些写进法律并不明智——我想应该没有人这样做,关于这方面的繁文缛节势必难以持久。

这样读书,怎能不累。
16 changes: 16 additions & 0 deletions content/blog/2020-08-12-恋爱周年.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 -0,0 +1,16 @@
---
title: "恋爱周年"
date: 2020-08-12
---
看了最新一期的《脱口秀大会》,主题是:我们,结婚吧。

婚姻也是我们现在应该考虑的问题。
我记得在我们恋爱之前,晶就问过我有没有结婚上的焦虑。
我说结婚可以很幸福,不结婚可以很轻松。
那时我还不知道她计划跟我表白。

结婚可以很幸福,这句话也许需要解释。并不是说结婚使人幸福。而是说,找到一个愿意和你一起走入婚姻的人,是幸福的。

可是,我们看过那么多故事,谁又能说得准结局呢。

如果说我和别人有什么不同,那可能就是我比一般人更悲观。我对婚姻没有特别的期待。我也不是很自信能给人幸福。那些承诺给对方幸福的诺言,我不是很懂。幸福真的能由一个人给另一个人吗?
62 changes: 62 additions & 0 deletions content/blog/2021-08-31-·寻羊冒险记.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 -0,0 +1,62 @@
---
title: "寻羊冒险记"
date: 2021-08-31
draft: true
---
继续读村上春树,《寻羊冒险记》。

读这本书的中文版是六年前。

那一年,我成为自由职业者。

那时的我,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我会进学校当老师,更想不到我会来日本当程序员。

时隔六年情节几乎忘光了,就像第一次读一样。

书里的人物都没有名字,只有绰号,或职业身份。除了男主家的猫,还是寄养的时候别人给取的。

很多很多的数字。做三十个俯卧撑。喝了三罐啤酒。等车的有四个。哭了两个小时。

我就很不喜欢数数,常常数不到十就数乱了。

看到喜欢的句子,就会去找中文版,比如这两句对话:

---
「楽器が弾けるのは楽しいんだろうね?」

「うまく弾けばね。でもうまくなるためには耳がよくなくちゃだめだし、耳がいいと自分の弾いてる音にうんざりしちゃうんだ」

---

找到的中文版:
> 「会弹乐器很好玩吧?」
> 「如果弹得好的话。不过必须耳朵灵才弹得好。
> 耳朵灵,就不至于对自己弹的声音沾沾自喜。」
换作我,最后这句会翻译成:

> 「要想弹得好就必须耳朵灵。耳朵灵,就会嫌弃自己弹的声音。」
为什么喜欢这句?因为我也常常嫌弃自己。嫌弃自己写的字。嫌弃自己画的画。嫌弃自己一切做得不够好的地方。

读村上的书总是最能带入自己。

就是觉得自己很无趣,甚至糟糕,但是会有人告诉你,其实你很好。

> 「你只活出了一半的自己」
然后就觉得这样好像也不坏。

这个世界不完美,甚至可以说糟糕,充满无奈。

但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

似乎只有村上笔下的人物会说,对这世界我有太多的事情不懂。

从不想改变世界,也不想改变别人。

只是认真地、似乎不那么用力地活着。

这就是我爱读村上的原因。
18 changes: 18 additions & 0 deletions content/blog/2021-09-23-秋分.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 -0,0 +1,18 @@
---
title: "秋分"
date: 2021-09-23T07:36:00+09:00
draft: true
---
日本秋分是放假的,不过我还是不能休息。明天是公司的休息日,但不是现场的休息日。不过后面几个月都可以补回来。

七点多起床。楼上传来吸尘器的声音。想起昨天看周奇墨的表演,模仿装修的电钻声,惟妙惟肖。这种时候,就显出文字的局限。想起以前看过一个视频,一个外国人模仿各种摩托车的声音,结合上品牌的名字,不知道周老板是不是也看过。

国内的手机号停机,带来很多不便,比如信用卡 app 没办法登录,而上周又被通知身份信息需要更新,否则就不能用。再比如,苹果帐号总是提醒我确认手机号。国内的帐号用了很多年,也只能换掉 。

这几天又对 workflowy 重新提起了兴趣。一是因为[前天](/cn/diary/20210921)发现的书。二是因为公司前辈在 lineworks 里问文件服务器能不能正常访问的时候,我想起我的密码还在聊天记录里,而网址则要从邮箱里找。查找这样的信息最优雅的姿势,当然是打开 workflowy。

不知道为什么,把所有内容集中到一处这种 all-in-one 的想法特别让我着迷。这样我就不用再去考虑某个记录存在哪里。Notion?Flomo?Byword?熊掌记?还是 Pages?石墨文档?……

当然,即使把一切都放进 workflowy,想必仍然是一个混乱的灾难现场。混乱不是软件的错。而只是我脑子不清楚的反映。但至少,只要我能想到准确的关键词,我就能找到要找的内容。

给博客增加了评论功能。搬运了一篇[旧文章](/cn/diary/20180510)。有些瑕疵,比如图片的链接已经失效,我也想不起来那是一张怎样的图。当时完全没有考虑到这样的可能性。不过还是保持原样。权当对未来自己的警示吧。会陆续把其他地方写的东西搬运过来。也许会很久。还是那句话,把所有内容集中到一处的想法真的让我很着迷。
14 changes: 14 additions & 0 deletions content/blog/2023-02-17-别把自己不当外人.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 -0,0 +1,14 @@
---
title: 别把自己不当外人
date: 2023-02-17
---

有时候我们保持某些坏习惯,或者难以养成某些好习惯,是因为我们太不把自己当外人。

家里来客人的时候,或者要把房子退掉的时候,我们会更用心地打扫。为什么不用同样的规格善待自己呢?就是因为我们太不把自己当外人了。我们其实并没有那么地为自己活着。

我和晶谈恋爱之前,曾经很长时间一起早起打卡。我们刚谈恋爱的那段时间,曾经一个月跑 50 公里。与那时相比,我们现在很颓废了。我们完全失去了对彼此的督促作用。用晶的话说,我们太熟了。

越熟悉的人,督促的效果越差。而我们最熟悉的人,就是自己。无论我们立下什么誓愿,如果做不到,受影响的只有我自己。这样一想,失败就容易接受多了。

怎么破呢?不妨做个思想实验:把自己当外人。想象未来的自己是一个陌生人。现在的自己可以做一些努力,让未来的自己可以多一些资本,少一些负担。该怎么做,答案是不是就很清楚了呢。
30 changes: 30 additions & 0 deletions content/blog/2023-03-24-看牙.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 -0,0 +1,30 @@
---
title: 看牙
date: 2023-03-24
---
直到牙痛起来,才跑去看医生。然而牙科都是要预约的。赶上第二天是节日,只好约到三天后。

不看牙,也不给开药。只好去超市买了漱口水。当晚发起烧来,吃了片打疫苗时买的退热药才入睡。

后面几天小心翼翼,认真刷牙,饭后漱口。到了预约的日子,牙已经不痛了。

医生检查后说还是有点肿,然后一顿操作,上药,结果又痛了起来。

预约了洗牙, 拿上药, 在回家的路上想到:

> 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
但终究是躲不过.

想起上次洗牙也是以牙痛为契机.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里提到一句话:

> 痛苦无法避免,但苦难可以选择。
一直不理解, 痛苦和苦难有什么区别呢?

也许我一直错了. 也许这句话的重点不在于痛苦和苦难, 而在于选择.

你本可以选择早一点忍受洗牙之痛, 而不必等到牙痛来提醒你.

0 comments on commit 27a7222

Please sign in to comment.